中国首批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CCER)获签发。 从9月26日减排量备案审核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4个项目共约894万吨减排量入围,至11月25日首批减排量备案公示,10个项目共约649万吨减排量成功获得签发,历时2个月整,项目通过率约为71%,减排
中国首批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CCER)获签发。
从9月26日减排量备案审核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4个项目共约894万吨减排量入围,至11月25日首批减排量备案公示,10个项目共约649万吨减排量成功获得签发,历时2个月整,项目通过率约为71%,减排量签发率约为73%。
首批10个获减排量备案的CCER项目均为三类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为CDM项目且在联合国CDM EB注册前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其中6个水电项目、4个风电项目,根据各项目的减排量核证报告计算,补充计入期内累计减排量共约649万吨。
面对当下CCER准入政策、配额价格以及控排企业刚需的区域性差异,以及全国统一碳市的渐近曙光,首批签发的减排量作为中国CCER的探路者,将以何种价格流向何处,又以何种方式指引后来者谱写一条怎样的价格曲线,备受业内关注。
优先流入深圳和上海 目前各试点CCER的准入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产地、产出时间和产出项目的类型。
首批签发的CCER,均来自风电和水电项目,产出时间在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
从产地来看,以四川省为主,共有4个项目,减排量达278万吨,其次为贵州,1个大型水电项目,减排量约220万吨。内蒙、甘肃、吉林、湖南、云南各有1个项目,减排量均在百万吨级以下。
一个持有首批签发CCER的项目业主对记者指出,“现阶段买家考虑的不是挑哪个试点去交易,而是考虑还剩下哪个试点可以交易。”
7个试点中,北京碳市门槛最高,仅产出时间一项要求,即允许控排企业使用2013年1月1日后实际产生的减排量,就已将首批签发的CCER全部拒之门外。
而湖北碳市的地域门槛,即仅限本地产出的CCER,也为首批签发的CCER关上了大门。
重庆碳市的时间门槛略低于北京碳市,允许控排企业使用2010年12月31日后投入运行的项目产出的CCER,其中碳汇项目不受此限。此外,在项目类型上,不接受水电项目。
作者:李雪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