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掉进冰窟窿的光伏产业,正在感受政策的阵阵暖意。从7月中旬至今,国家密集发布6条促进光伏行业发展政策,原本困顿的企业眼前出现曙光。昨日,浙江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期订单骤然增多,甚至排至年底。不过多年沉疴难逾,即便乐观人士也承认,行业仅有回暖迹象,还远远谈不上就此翻身。
政策频频扩需 企业挑拣订单
7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1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这已是政府第四次上调“十二五”光伏装机规划目标。
随后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光伏救市政策纷至沓来,涉及电量补贴、增值税即征即返、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等。受此影响,光伏企业股价也如枯木逢春,在资本市场掀起阵阵热浪。
采访中,浙江一家光伏企业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诸多政策中,尤以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最为给力。据此,国家对大型地面电站实行分区域的上网电价政策,根据光照条件的不同,全国三类资源区分别执行每度0.9元、0.95元、1元的上网电价标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度补贴0.42元。
“中东部地区分布的主要是分布式光伏电站,除了国家的0.42元补贴,其实各地方政府还有各类补贴”,其称,以浙江地区而言,浙江省会给予每度0.1元补贴,各市还有0.1元补贴,“省里工业企业的电价在每度0.8元-1元左右,加上这0.62元的补贴,效益还是蛮可观的,也能刺激更多的资本进场。”
这位副总补充道,以前国家执行的是初装补贴,建的时候就给企业补贴,造成高投资高补贴、低投资低补贴的现象,现在是发电以后再给补贴,对行业的促进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