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场跟踪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国内光伏多晶硅平均价格一改此前低位徘徊的态势,单周上涨5.23%,达17.5美元/千克,创下数月以来的单周最大涨幅。
业内认为,7月24日商务部对产自美韩的进口多晶硅提出“双反”的初裁结果开始取得效应,进口多晶硅减少改善了供需状况。不过,当前多晶硅产能过剩矛盾并未根本改善,价格短期回暖或许并不能改变长期仍下滑格局。
“双反”利好显现
7月1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48号公告,决定自7月24日起,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但消息公布后,并未引起国内多晶硅价格立竿见影式的反应。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7月24日发布的市场跟踪简报,截至7月23日,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为10.5-13.5万元/吨,均价仍在此前持续数周的12.3万元/吨左右的水平。而进口多晶硅主流报价16.25-18.5美元/千克,均价也维持此前的16.63美元/千克。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双反”的利好效应须待一定时日,7月24后新批次进口多晶硅在国内口岸交割时才能显现。其直接体现便是来自美韩的多晶硅进口量的快速下降。过去一周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5.23%,则被认为是“双反”效应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