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和解”并非光伏企业救命稻草

2013-08-14 11:05:27 太阳能发电网
从8月6日起,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实施。历时一年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近日尘埃落定。后“双反”时代,光伏产业能否抓住机遇找到理性健康的发展之路?记者进行了探访。 反倾销调查重创企业 “和解”之

 

  从8月6日起,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实施。历时一年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近日尘埃落定。后“双反”时代,光伏产业能否抓住机遇找到理性健康的发展之路?记者进行了探访。

  反倾销调查重创企业

  “和解”之前,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以及临时反倾销措施已然对光伏企业造成巨大伤害。

  在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锋眼里,欧盟市场已经可有可无。“‘双反’之前,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30%出口欧盟。3月6日执行‘强制登记’后,欧盟订单下降50%;6月6日执行11.8%临时反倾销税率,要么维持原价,企业自己承担税率成本,要么提价将税率成本加进去,但这样就意味着订单将大幅下降,欧盟订单下降到出口量的5%。”王忠锋说。

  近年来,我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光伏产业产能在20亿瓦左右,90%出口,其中对欧盟出口占全省光伏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

  2012年11月,欧盟针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后,我省相关出口企业已陆续由原来的20家左右锐减到不足10家。2012年我省对欧盟出口光伏产品4.3亿美元,今年1—5月,全省出口额不到8000万美元,同比下降超过60%。以出口量居全省前列的力诺光伏和皇明太阳能,截至5月底的出口货值分别为594万美元和487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4%和83%。

  据了解,青岛现有光伏企业中,尚缺乏真正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多年来,青岛光伏80%依靠出口,美国、欧盟市场占出口额的40%—50%。而自美国、欧盟接连“双反”之后,很多企业都徘徊在生死边缘。

  “和解”未必是救命稻草

  在业内看来,“和解”对于濒临绝境的光伏企业来说,未必是“救命稻草”。

  根据“价格承诺”协议,94家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GW。其他未承诺企业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