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最终决战”在日本拉开帷幕

2013-08-13 11:05:31 太阳能发电网
“我们完全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希望在日本东山再起”,中国国有太阳能电池企业宁夏银星能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这样说道。 因中国厂商增产而导致的全球太阳能电池供应过剩最终在欧美市场引发了价格暴跌。面对似乎对成本置之度外的廉价电池板大量

 

  “我们完全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希望在日本东山再起”,中国国有太阳能电池企业宁夏银星能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这样说道。

  因中国厂商增产而导致的全球太阳能电池供应过剩最终在欧美市场引发了价格暴跌。面对似乎对成本置之度外的廉价电池板大量涌入,最先叫苦不迭的美国在2012年11月决定,对中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税。随后,就连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市场欧洲也开始讨论征收反倾销税。

  由于电池板供应过剩以及被欧美市场拒之门外,今年3月,市场份额曾位居全球首位的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此事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欧盟委员会在8月2日与中国达成协议,对出口时不低于“最低价格”的太阳能电池不征收反倾销税。对于中国厂商而言,这样虽然避免了最坏事态的发生,但业务环境日益恶化已成定局。

  因此,中国厂商比以往更为热切地瞄准日本市场。银星能源于7月22日决定,与日本Century Subaru Solar公司合作,进军日本市场。

  另一方面,对于欧洲厂商来说,中国厂商的价格攻势对其造成的损失已无法计量。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Conergy公司今年7月申请破产。Conergy也打算在日本市场东山再起。预计也将寻找可助其重建的企业,在今年秋季设立日本法人。

  Conergy以前是以一条龙方式,从太阳能电池及外设的制造到EPC(设计、采购及施工)开展业务。不过,提交破产申请后,似将剥离其制造部门。在日本也将从事EPC业务。并且,将采用为难以涉足日本市场的中国厂商提供“支援”的商务模式。

  欧洲厂商为“宿敌”中国厂商提供支援的背景是什么呢?

  使用中国电池板,就无法获得贷款

  在日本,由于2012年7月开始实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太阳能电池市场可谓迎来了黄金期。制度仅实行1年时间,市场规模就增加到了1万亿日元。日本软银公司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纷纷涉足发电业务,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建设在各地取得进展。



作者:山根小雪 来源:日经能源环境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