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持有者和政府反对者,两种极端思路异曲同工,舍弃证据而直奔自己想要的结论,均不可取。把所有经济问题往政治上靠,是极端主义的民粹开端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引发国内截然不同的反应,义和团式的愤怒与简单的反政府言论同时存在。
经过漫长的程序,欧盟委员会裁定,从6月6日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反倾销税,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两个月的缓冲期结束后,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当代"义和团员"们很快把此事当作西方做空阴谋的新证据,欧盟当初向光伏产品提供高额补贴,是为了引中方入彀,取消补贴提高关税,是为了让中国光伏产业破产,最后是全面做空中国,让中国从经济上彻底破产,光伏产业只是链条上的一环。
另一类人永远站在政府批评者的立场上,从光伏产业的现状、地方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热情、银行的廉价资金等出发,表示光伏产业走到今天,是政府之手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光伏提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最新负面例证,加速行业产能过剩、加速全行业破产。
两种极端思路异曲同工,舍弃证据直奔自己想要的结论,思维的简单化如出一辙。
阴谋论的大行其道,说明"义和团员"在话语权上占上风,这不是中国发展之福。阴谋论者或者因为视野狭窄,痛恨西方之余,认定西方的政体与中国一致,存在一言九鼎的领导人,所有西方对中国不利的决定,肯定是某个"老大哥"在背后使坏。而另一些"义和团员"确实心存阴谋,有意以阴谋论讨好民粹,或者唯恐天下不乱难以浑水摸鱼,因此,有意忽略西方集团内部利益的不一致,有意不提上下游产业链的不同、导致企业诉求不同,进入自说自话的呓语状态,最终说出用海带进行海上战争的笑话。
简单的事实是,一个经济上彻底破产的中国,对于全球各国都是最大的威胁,中国过于强大,对西方不利,回到清末衰弱不堪,则是全球的噩梦。要知道,中国既可以成为全球的引擎,也可以制造出全球数量最多的经济与生态难民。
光伏产业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尴尬,上游原材料与下游产品基地在外,以高科技为名从事高污染的制造业,本土清洁能源遭电网垄断者拒绝,从技术到体制,诸多不顺,使得光伏产业成为依附于国际补贴的传统外向型产业。
解剖无锡尚德这只麻雀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金融机构对政府信用的狂热追逐、企业家的失信,共同造就了光伏行业这碗坚硬的稀粥,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任何风吹草动,低端制造业的价格恶性竞争便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