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于内外交困的国内光伏产业来说,光伏新政的出台为他们带来了炎炎夏日里期待已久的清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重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这一光伏新政让迷茫中的国内光伏企业看到了新的曙光。
光伏产业沐浴“阳光”
中欧光伏谈判陷入僵局、出口受阻、国内市场需求不振,这使本已受制于资金短缺、产能过剩的国内光伏产业雪上加霜,面临前所未来的生存危机。如何走出国内光伏业的最低谷,实现产业的复苏,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时,新政的出台成为拯救光伏产业的积极信号。
据了解,此次光伏新政进一步明确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2013年-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GW(1000万千瓦,1GW=1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这一目标明显高于去年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该规划提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到2015年底达到21GW以上,并且包括1GW光热发电的装机。
在政策支持方面,大力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等6大政策支持成为光伏企业十分关切的新政内容。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向记者表示,此次国务院出台新政力挺光伏产业,给光伏行业和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投资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明确了投资方向,提振了光伏产业参与单位的信心,也让国人看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希望,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制造会向着技术领先方向发展。同时,他认为,新政的出台将激活国内光伏应用的市场,并有力拉动国内市场需求。
细则决定“落地”效果
尽管光伏新政的出台为产业发展定下了有力的基调,但光伏企业最关心的还是政策如何落地。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谢健向记者表示,国家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是极大的利好,从政策意义的高度来说是足够的,但这毕竟还只是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为行业发展指出了基本方向,而更重要的在于各部委关于实施细则的制定与出台。他认为,细则的制定越简单、越公开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