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拜读了叶檀女士的大作《尚德破产:政府、企业家都有罪》(以下简称叶文),觉得文中部分观点有失偏颇,有必要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正所谓“事不辩不清,理不论不明”。
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对涉及问题的主体有个清晰地把握。尚德的历史,有人清楚,有人未必完全了解。
2000年,全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尚处“襁褓”之中,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专业毕业的施正荣博士带着他的十多项发明专利回国,希望将其科研成果产业化。然而,施正荣博士跑了许许多多地方,磨破了双脚,也磨破了嘴皮,但各地政府对他的创新创意和创业设想反应相当冷淡。
坚持数月、转战多地毫无结果,这样坚持下去若再无希望,施正荣博士只能“打道回府”——回澳大利亚呆在实验室继续做研究搞发明向诺贝尔奖奋斗。
四处碰壁、心灰意冷但有着执着精神的施正荣博士最后来到了有着创新精神的圣地、“城市到处流淌着创新血液”的无锡,他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有着良好地创新创业传统的无锡,的确给施正荣博士一个大大的惊喜。
2001年1月,无锡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和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等8家企业出资600万美元,与施正荣一道组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这笔投资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这在全国风投界也是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也让现在许许多多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汗颜。
到2003年,尚德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89万美元,净利润93万美元。如果没有2004年德国《新能源法》的颁布和以后几年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话,尚德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更不会有日后的辉煌。
从2003年开始,石油价格逐步攀升,从每桶30美元左右涨到2008年的每桶147美元。2004年德国《新能源法》出台后,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无锡尚德2004年8529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有七成来自德国。
无锡尚德从2001年1月的创办到2005年12月的美国纽交所的成功上市,无锡政府从默默扶持到退出全部国有股份,从而完成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之过程,这彰显了政府的博大胸怀和奉行市场主义原则。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企业决定在哪里上市,这些都是由企业自身决定,政府根本不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当公司成立不久,无锡尚德董事长与总裁施正荣博士在工作上意见不相一致时,无锡政府还是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把企业最终决定权交给施正荣博士,从而为尚德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地方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政府决策者的睿智。
可以这样说,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肯定没有尚德的诞生和发展。但客观地说,最终决定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及以后的成功,主要还是世界光伏市场环境之变化和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所趋。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导致尚德今天之危局主要原因还是世界光伏市场的风云变幻——全球光伏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如果说尚德破产还有其他原因的话,这与施正荣博士本人的领导失误以及全国一窝风上光伏项目也有关联。无锡政府何罪之有?!
从技术角度来说,我国光伏产业与世界基本保持同步,在全国众多行业当中,光伏行业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中国光伏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和国际一流人才,有与世界发达国家一争高下的能力和资本。我国光伏产业并不像叶文中指出的那样严重受制于外。无锡尚德——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也并不像叶文所指出的那样,是两头在外。无锡尚德的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国内企业生产量也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但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技术虽有很大进步,但发电能效还很低,发电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相对于其他传统发电技术,在经济效益上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只能靠政府补贴才能实现行业发展和企业利润。但欧债危机爆发后,外国政府大量削减补贴,光伏企业只能承受巨额亏损。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光伏发电产能的迅速扩大与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是我们产业政策需要反思的地方。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国家产业政策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光伏行业形成较大竞争,有利于光伏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从而在经济效益取得更大更快进步。
光伏行业出了问题,国有化肯定不是办法。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这是任何人不能否定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光伏产业政策,以及我国发展光伏行业的优势,是否符合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尚德破产重整,重点在于挽救它的专业团队、销售渠道、专利权等一系列无形资产,同时避免企业有形资产遭到贱卖。破产重整并不像叶文中指出的那样国有化了事,请不懂不要瞎说,以免误导公众。
另,今天看到叶女士对林毅夫教授博鳌论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观点批驳一文,简直言之无物,逻辑混乱,不值一驳。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现在无锡政府工作。曾供职于国家研究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主攻方向: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金融投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