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巨头英利汉能连遇危机 光伏业是否再临寒冬?

2016-01-28 11:25:01 太阳能发电网
来源:重庆青年报 作者:赵婷 原文标题:英利汉能连续崩盘 光伏行业或迎寒冬   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荣耀还让人记忆犹新,两度赞助足球世界杯的噱头也似乎发生在昨天。   作为201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巨头,英利在连续五年亏损之后,走上了资产债务重组之路。


  英利集团还是赞助2010南非和2014巴西两届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2007—2008年,光伏产业发展超出预期,供应不足推动硅料价格飙升,这使得中下游厂商争抢原料库存,进一步推高价格。2008 年10月,多晶硅价格在光伏组件供不应求以及国内产能严重不足的共同影响下一路飙升,一度上涨至 500美元/千克。

  初期阶段,为了控制原材料渠道,获得低价原料、建立成本优势,英利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合作,锁定购买价格。英利自然从中获利不少。

  英利于2007、2008和2010年均实现盈利。其中,2010 年英利营业收入为18.94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15亿美元。

  然而,英利的这段辉煌历史与现今的业绩却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英利2015 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3.632 亿元、5.981 亿元、32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英利的累计净亏损已经达到41.62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1.9亿元。

  英利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更显示,其资产负债率高达121.3%。该季度英利总资产缩水7个多亿,其中固定资产锐减近6亿元。这是因变卖六九硅业固定资产, 偿还债务所致。同期英利流动负债184亿 元,且仅持有16.05亿元现 金,110.89 亿元流动资产。

  累计亏损逾131亿元

  事实上,英利早前因硅料价格飙升尝到甜头,但也因此埋下隐患。殊不知,当初价格上涨引发大量投资,导致多晶硅项目遍地开花。

  经过几年爆炸式增长,2010年太阳能多晶硅市场需求量达到12.5万吨,而上游产能的迅速扩张使当年供应量超过14万吨,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2009年,多晶硅价格从300万元/吨急转直下,到2011年上半年价格约为每吨60万~80万元,进入2012年价格已经低至12万元/吨左右。到2015年12月,国内企业对外报价平均在11.25万元/吨左右。

  受此影响,天威硅业于2014年1月2日宣布破产,欠母公司天威保变债务达8亿元无力偿还。新光硅业3年亏损额高达11.5亿元,于2014年8月申请破产。2014 年11月17日,天威保变控股 49%的乐电天威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于2010年8月投产的六九硅业,2011财年亏损22.8亿元,商誉减值2.7亿元。



作者:赵婷 来源:重庆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