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十一五”863计划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重点项目是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任务要求设置的。
本项目重点研究我国并网光伏技术应用的有效形式,攻克我国MW级并网光伏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发符合我国实际或潜在需求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模块化设备,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并网光伏电站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设备供应和后评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项目针对国际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和重点研究方向,拟设计建设高压并网、低压并网、聚光发电三种不同形式的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四座,并对其关键设备进行研究、研制。
本指南根据《“十一五”863计划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而成。拟支持方向5个,课题数量5个,课题支持年限为3-5年。
二、指南内容
方向1 和景观、建筑结合的MW级并网光伏电站及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目标:掌握MW级与城市景观、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电站系统设计和建设技术,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和景观、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电站的系统设计和建设技术研究;光伏系统与用户侧低压电网并网技术研究;100kVA以下系列化并网逆变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指标:完成和景观、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电站总容量≥1MW,电站寿命≥20年;电站主要设备太阳光伏组件、控制逆变器等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完成100kVA以下的系列化与用户侧低压电网并联运行的并网控制逆变器的研制并在电站中实际使用,额定负载下逆变输出效率≥90%,输出电压范围220/380V±5%,输出频率范围50±0.2Hz,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5%,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降低30%以上。
课题承担单位要求:具有百kW级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经验,在并网光伏控制逆变器方面具有研究基础。落实项目用地及系统并网许可问题的申报单位优先支持。
本方向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3年,国拨经费预算2,0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按1:2以上的比例匹配经费。
方向2 MW级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及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目标:掌握城市大型建筑MW级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并网示范电站设计和建设技术;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配套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MW级BIPV并网电站设计和建设技术研究;100kVA以下系列与低压电网并网的控制逆变设备研制;BIPV用多种类型光伏构件研制及其安装技术研究。
主要指标:完成BIPV并网电站的设计和建设,电站总容量≥1MW,电站寿命≥20年;电站主要设备太阳光伏组件、控制逆变器等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完成100kVA以下系列和低压电网并网的控制逆变器的研制并在电站中实际使用,额定负载下逆变输出效率≥90%,输出电压范围220/380V±5%,输出频率范围50±0.2Hz,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5%,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降低30%以上;完成5种以上BIPV用光伏构件开发并在电站中实际使用。
课题承担单位要求:具有百kW级并网光伏电站设计和建设经验,在BIPV光伏构件技术方面具有研究基础。落实项目用地及系统并网许可问题的申报单位优先支持。
本方向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3年,国拨经费预算2,0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按1:2以上的比例匹配经费。
方向3 MW级聚光型(CPV)并网电站及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目标:突破MW级并网聚光光伏电站关键技术―跟日器、聚光电池组件、聚光器、单元聚光光伏发电机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跟踪精度、可靠性、耐侯性,达到在恶劣自然环境下长期使用的要求;掌握MW级并网聚光光伏(CPV)电站的逆变并网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完成一个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并网聚光光伏(CPV)示范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为今后大型商业化并网聚光光伏(CPV)电站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研究MW级并网聚光光伏示范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开发和研制MW级并网聚光光伏示范电站的关键发电设备:5kW以下系列单元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跟日器研制,聚光电池组件研制,模块化封装工艺研究,聚光光伏散热器研制,耐候性聚光器研制;研究MW级并网聚光光伏电站的逆变并网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并网逆变器及并网运行的群控技术研究,聚光光伏电站综合布线和优化布局研究,电站发电设备运行(跟踪)能源供给系统研究,聚光光伏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MW级并网聚光光伏电站及关键设备的技术标准。
主要指标:完成MW级聚光光伏(CPV)并网示范电站建设。聚光光伏发电关键部件指标:跟日器在高海拔、高寒、强风等恶劣自然环境下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跟踪精度≤0.1度,能耗低于系统发电量的1%,成本低廉;聚光电池组件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效率稳定;聚光器透光率≥85%,抗冰雹、风沙。并网逆变器指标:逆变输出效率(额定负载下)≥90%;输出频率(跟随电网频率)50Hz±1%;电压谐波畸变率THD(额定负载下)<5%;功率因数>0.95。电站:具有数据监控和采集系统,具有过载、过热、短路、过压、欠压等保护装置和并网安全装置,电站寿命≥20年。
课题承担单位要求:在双轴跟踪、点聚焦太阳能聚光应用、kW级单元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在高海拔、高寒、强风等环境恶劣地区有太阳能聚光工程应用经验。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的申报单位优先支持。
本方向拟设课题1个,执行年限4年,国拨经费预算2,9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按1:1以上的比例匹配经费。
方向4 MW级和高压电网并网的荒漠集中光伏示范电站及关键设备研制
研究目标:掌握MW级和高压电网并网的荒漠集中光伏示范电站设计和建设技术;掌握光伏系统跟踪装置关键技术;完成多种发电形式的综合应用及比较分析;完成主要配套关键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研究内容:总容量MW级的和高压电网并网的荒漠集中光伏示范电站设计和建设技术;100、500kVA和高压电网并网的控制逆变器的研究开发;太阳光伏阵列跟踪控制器及跟踪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多种不同类型光伏发电形式的比较分析。
主要指标:完成高压电网并网的荒漠集中光伏电站建设,电站总容量≥1MW,其中跟踪型光伏系统总容量≥100kW,要求包含多种光伏发电形式,电站总体电功率效率≥85%,电站寿命≥20年;电站主要设备太阳光伏组件、控制逆变器、跟踪控制器及跟踪装置等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完成100kVA、500kVA和高压电网并网的控制逆变器的研制并在系统中实际使用,最大功率跟踪误差≤5%,额定负载下输出效率≥93%,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降低30%以上;完成3种以上单、双轴跟踪装置的研制并在电站中实际使用,跟踪精度<±2°,单轴跟踪装置平均无故障时间>5000小时,双轴跟踪装置平均无故障时间>2000小时。
课题承担单位要求:具有百kW级高压并网光伏系统的设计、建设、研究经验,在大功率控制逆变技术方面具有研究基础。落实项目用地及系统并网许可问题的申报单位优先支持。
本方向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3年,国拨经费预算2,7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按1:2以上的比例匹配经费。
方向5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性能检测及技术经济分析
研究目标: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系统性能及相关部件现场检测能力建设;初步建立相关规范、测试标准体系;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经济分析。
研究内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现场施工规范和测试标准研究;光伏系统现场测试技术研究;建筑光伏构件测试技术研究;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与电网关系研究;不同MW级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经济分析。
主要指标: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现场施工规范和测试标准建议;完成建筑光伏构件测试平台建设;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现场测试试验平台建设;完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与电网关系研究报告;完成本项目建设的MW级并网光伏电站的运行测试报告和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承担单位要求:在光伏领域具有检测技术基础和检测经验的测试机构或研究单位。具备国家级检测认证资质的测试机构优先支持。
本方向拟设课题1个,课题执行年限5年,国拨经费预算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按1:1以上的比例匹配经费。
三、注意事项
1、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单位;成立一年以上且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
如联合申请同一课题,申请单位、协作单位应分工明确。
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化条件,鼓励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集成与研究开发。优先考虑具有研发业绩、队伍稳定、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团队。
鉴于国家资助项目的公益性,所有课题申请单位都必须书面承诺向国内其它用户以合理的市场运作方式转让其研究成果。
课题申请单位应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能够得到地方、部门或其他渠道配套资金的支持。申请单位必须按上述指南要求进行经费匹配。
依托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依托单位须具备开展863计划课题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并应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依托单位需要及早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申请注册,没有核准注册的单位的课题申请将不予受理;依托单位负责认真审核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承诺在人员和条件上给予保障,并按照规定的受理时间和要求通过网上报送申请书。
2、申请负责人的基本条件
课题申请者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自然人必须有依托单位。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课题申请只能有一个课题申请负责人和一个依托单位。对于自然人申请者首先应是组织课题申请和正式提出课题申请的负责人,同时在该课题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是该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课题的研究。
课题申请者(自然人或申请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岁以下(195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
申请者的责任和义务。申请者要按照课题申请指南的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要保证所有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申请者在申请课题时,不得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不得将已经通过其他经费支持获得研究结果的课题、重复进行研究的课题,以及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等向863计划再次进行申请。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课题申请。
3、限项申请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863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申请者当年申请及负责的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
4、申报程序和要求
“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项目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www.most.gov.cn。本次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31日。
依托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注册。有关注册程序和要求参见申报中心网上说明,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1245,010-68576284。注册成功后,依托单位指定申请负责人,授予其申报用户权限。鉴于注册需要一定时间,请依托单位(包括协作单位)尽快进行网上注册。
申请者了解与课题申请有关的信息。建议拟申请863计划课题的研究人员,在申请前认真阅读相关课题申请指南,以及863计划有关管理规定等,从而了解863计划的性质、申请资格要求等事项。拟申请者可以登录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查阅有关规定、办法和相关信息。
申请负责人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点击进入863计划申报界面,即可按照要求填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申请书》,也可下载课题申请书模板准备相关内容,再登录系统完成填写工作。
依托单位审核和提交课题申请书。申请书填写完毕后,提交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对申请书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受理期限内提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
5、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卫东
电话:010-68338933 传真:010-68338933
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本指南公开发布,采取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滚动发展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实施。鼓励产学研单位共同申请课题,加速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要求产品技术开发课题在申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专利查新,课题组要在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该领域现有专利的基础上,对预期取得专利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所申报课题的专利创新目标;要求产品技术研发课题在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时必须在研发目标中增加专利创新指标,并执行实施。
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
2006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