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能源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要点是:①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暂不安排;②分布式2018年指标10GW;③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降低至0.50/0.60/0.70元/KWH,“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补贴降至0.32元/KWH;④地面电站必须竞争性招标,竞争性招标要将上网电价作为重要竞争优选条件。笔者认为本次政策的主要意图是减少未来的补贴缺口,强硬推动光伏平价上网。
在此背景下,需要将组件的成本从现在的2.3/2.4元/W降至1.8元/W以下,系统成本才可实现无补贴情况下、IRR8%以上的收益。光伏背板作为组件关键性保护材料,对组件的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大型的地面电站业主在组件招标文件中规定背板的结构、原料供应商名称,可见对背板这一保护材料的重视程度。
提质、增效、降本将会是配合国家层面推动光伏平价上网的必由之路,任何以牺牲产品性能、降低光伏组件质量为代价的降本方案最终都会被行业所不齿、被市场所淘汰。
常规背板保护膜的选择
光伏组件背板虽然占比光伏组件成本比例较少,但其所起到的关键保护作用已为行业所共知,主流的光伏组件背板是复合型结构,代表性的主要有TPT、KPK、KPF、KPE、PPE等复合结构。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背板外层采用氟膜作为保护膜材料已是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在使用的氟膜材料中又以PVDF膜(聚偏氟乙烯)、PVF膜(聚氟乙烯)为主。PVF薄膜是由杜邦公司首先推出并在市场经过20-30年的检验,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而PVDF则是后来居上,大有赶超PVF薄膜之势,这是由于PVDF薄膜性能不逊于PVF薄膜,并且原料相对价廉易得。在光伏平价上网的道路上,光伏组件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让光伏电站更加安全、可靠、持续、低成本地运行。
值此重要文件发布之际,作为光伏辅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PVDF薄膜和PVF薄膜的性能供广大各界同仁思考,以期能够为平价上网的背板材料选择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表1.PVDF薄膜和PVF薄膜的关键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