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突进:隆基股份闭环之战

2020-08-08 13:27:58 太阳能发电网
隆基股份的市值还能上涨多少?  当这家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生产商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后,人们对于隆基股份似乎有了更高的期待。  8月7日,隆基股份股价逆势大涨,总市值已经超过2100亿元。  上一次完成这一成就的光伏公司是汉能薄膜发电。这家昔日光伏薄膜巨头从港股退市后,人们没能等来李河君重现汉能往日辉煌,每隔一段时间却能听到

隆基股份的市值还能上涨多少?


  当这家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生产商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后,人们对于隆基股份似乎有了更高的期待。


  8月7日,隆基股份股价逆势大涨,总市值已经超过2100亿元。


  上一次完成这一成就的光伏公司是汉能薄膜发电。这家昔日光伏薄膜巨头从港股退市后,人们没能等来李河君重现汉能往日辉煌,每隔一段时间却能听到“汉能系”旗下公司传来欠薪、破产审查等负面传言。


  汉能的困境并不能代表薄膜技术的失败,而隆基股份的成功也只能表明晶硅技术更适合当下市场。在技术路线快速更迭的光伏产业中,未来的技术场景是百花齐放,抑或是一枝独秀,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市值表现还是市场份额,隆基股份眼下之于光伏产业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


  “从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股份在市值上创造了光伏行业的奇迹。”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二级市场对于隆基股份股价的热炒并非脱离于基本面,在目前一众A股光伏公司中,隆基股份在财务指标、业务布局等方面相对出众,资本市场也愿意给予该公司更高的估值。


  “但未来估值能否继续上行,仍取决于光伏行业以及该公司本身能否有新‘亮点’。”根据该分析人士的观察,掌握单晶硅片这一光伏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后,推动“垂直一体化”,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成为隆基股份接下来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的必经之路。


  转折点已至


  在光伏产业链上,除了硅料外,硅片环节可谓是该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之一。


  2006年,隆基股份确立了单晶硅片生产商的战略定位,在硅片环节押注单晶技术路线,成为业内首个“吃螃蟹”的光伏制造公司。


  彼时,业内对单晶技术的前景处于观望状态:一方面,多晶技术的成熟使得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多晶牢牢掌握着光伏晶硅技术领域的天下;另一方面,单多晶产品之间因成本所导致的价格差异,决定短时间一大批多晶的需求很难被替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数据发现,即便是在隆基股份确定单晶技术路线的十年后,整个光伏市场多晶产品的占比仍然是单晶产品的数倍。


  简单来讲,单晶片与多晶片的区别相当明显。单晶硅太阳能(4.970, -0.13, -2.55%)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左右,最高的达到24%,这是目前所有种类的太阳能电池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但由于制作成本高,没有广泛使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约12%左右,使用寿命也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但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少30%左右,因为制造便宜的优势得到大量发展。


  拐点出现在2019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单晶产品去年占比快速提升,并首次超越多晶占比达65%。


  然而,与多晶产品的竞争,使得隆基股份充分享受到了不同技术代差所带来的利润红利。


  作为单晶“双雄”之一,隆基股份手握“降本”和“扩产”两把利剑,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迅速奠定了全球单晶产品制造商的龙头老大地位。


  成本的快速下降,是单晶能够成功挤压多晶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


  研发费用显示,自2012年上市以来,隆基股份的研发支出增长快速——从上市初期的0.84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16.77亿元,增幅近19倍。相对应地,隆基股份硅片成本下降也十分显著。


  根据开源证券的预测分析,隆基股份2012年的单晶硅片非硅成本约为5.12元/片,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降至0.74元/片,降幅达85.6%。开源证券认为,该公司实现降本的主要途径包括:推广细线化应用、薄片化切割等先进工艺;提高生产环节的成品率和良品率;整合生产供应链,提升计划与物控能力;提高辅材国产化替代率。


  光伏硅片细线、薄片切割,指的是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引入。在这一技术推广中,隆基股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刚线切割可降低单位硅片对硅料需求,使得硅片切得更薄更快,从而减少硅片单位投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是隆基股份硅片业务毛利率提升的重要推力。


  “隆基股份硅片非硅成本之所以能够大幅下降,得益于金刚线切片的引入和规模化。”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结合过去资料发现,在2013年隆基股份刚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时,由于进口金刚线的成本较高,该公司金刚线切割硅片初期处于亏损状态。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称,为了应对外企技术垄断,隆基股份打算自己扶持国内金刚线企业,并做好“一年亏4000万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打算。


  2014年一季度,隆基股份金刚线切硅片项目开始盈亏持平。随着切片机的大规模更替,隆基股份切片环节的非硅成本快速下降,硅片业务整体毛利率迅速提升。


  2013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1.97%,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攀升至32.18%。


  成本实现下降,产能也需跟进。


  近些年来,隆基股份在产能扩张上的节奏甚至让同行“侧目”,“激进”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组件产能分别达到42GW、14GW。而根据扩产规划,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单晶硅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超过75GW、30GW。


  从结果上看,“激进”的扩产让隆基股份短时间内获取了庞大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的单晶硅片、组件业务也成为“现金奶牛”。2019年,隆基股份单晶组件、硅片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5.70亿元、129.13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4.29%、39.25%,两者合计贡献了公司八成以上的收入。


  但随着多晶市场份额的萎缩,单晶产能的扩张,当市场演变为单晶产品的充分竞争时,隆基股份过去的红利还能延续吗?


  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单晶产品过去高额利润的时代必然会成为过去式,产品充分竞争引发的价格博弈、行业成熟后整体毛利率的下行是不可避免的。


  王英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隆基股份如今所面临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同于过去。


  “过去隆基股份赚的是‘领先行业’的钱,无论是PERC技术的应用,还是双面技术的导入,隆基股份希望能领先行业一步,从而保持一定的议价能力。”王英歌认为,但随着单晶产品差距缩小、行业信息充分共享,整个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归成熟的利润水平。


 



作者:曹恩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