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法偿清到期债务,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被上海农商银行告上法庭。法庭之外的中国光伏业也在经历着由危机转契机的过程。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光伏扶持政策,有可能会引发光伏行业的重新洗牌
中国光伏行业的“债务违约第一单”近日被媒体曝出,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赛维”)因1笔亿元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清偿,而被上海农商银行告上了法庭。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事件仍在低调处理当中。赛维总裁助理李龙吉表示,“近期将会有处理结果”。
该事件的结果虽然仍未尘埃落定,却让人不禁思考中国光伏业的未来的发展——银行是应该选择对身处困境的企业“雨天收伞”,还是给它们继续向前冲锋“续发子弹”?光伏产业又该如何更好地面对危机走出困境,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此,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资金与市场信心非常重要。现在正是应该补充子弹继续向前冲的时候,决不能就此轻易放弃。”
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微博]则对记者表示:“当前的困境也可能正是中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即使出现不可避免的企业破产重组,也是行业的重新洗牌。”
光伏“寒冬”
“‘雨天收伞’对光伏企业尤其是小型的光伏企业打击十分严重。”刚刚上任不久的赛维新CEO佟兴雪给银行与当前光伏企业间微妙的关系打了个形象比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就赛维自身而言,不仅面临着上海农商银行的诉讼问题,而且近来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通知,将面临退市风险。
其实不只赛维,放眼当前整个中国的光伏行业,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这种阴霾的笼罩之中。
8月22日,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大全新能源)宣布收到纽交所警告,成为今年第一家海外收到退市警告的光伏企业。此后,在纽交所上市的尚德电力和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的晶澳太阳能也接连蒙难。
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仅靠自身实力,光伏企业短时间内很难走出低谷。
佟兴雪则表示,只要能够保证现金流周转就能确保公司渡过经济危机。换句话说,也就是银行决定着赛维的生死。
但对众多商业银行来讲,早已经谈光伏而色变,当下愿意主动为光伏“撑伞”的银行已经不多。
国内某家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杨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少银行会给光伏行业放贷款了,这个行业亏损严重,如果主营是光伏行业的企业可能还利息都难,银行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自然会审慎一些。”
此外,一些中小型银行也实在不堪负累。以上海农商银行为例,2012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实现净利润30.56亿元,同比仅增长5.4%。而且前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也呈现出“双升”,经营商面临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