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调度视频会指出,2024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稳步增长。与此同时,部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下降,源网协调不够,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不平衡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快研究协调解决。
会议要求,全力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按月调度和按周监测,推动基地项目按期投产。地方政府要加强行业引导,指导新能源项目有序开发。电网企业要加大建设投入,特别是配电网的升级改造。
2024年1—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37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91.8%,同比增长34.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90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0.9%,同比增长16.1%。
根据5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229亿元,同比增长24.9%。
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电源特别是新能源以及电网投资增长显著提速。
在近期举行的电力市场联合学术年会上,发电领域与会专家介绍,一个风光大基地项目几乎等于一个省的新增装机投资。源网投资节奏是否匹配,价格机制是否合理,将成为未来风光消纳利用的决定性因素。
除了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新增风光装机外,分布式风光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电网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超过集中式光伏规模。其中不乏单个装机规模较大的分布式光伏安装在用户侧,给配电网带来诸多挑战。
据《南方能源观察》此前报道,从无源配电网到有源配电网,需要对继电保护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根据相关测算,北方某省区仅更新该设施就需要投入数百亿元。支持储能、电动汽车等接入并与电网互动所需的数字化设备技术,也将逐步从“点心”变成“硬菜”,成为刚需。
与传统电源投资不同,新能源项目具有周期短、数量多等特点,考虑到用户侧风光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更是如此。而电网项目投资模式与传统电源更为匹配,为支持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需要调整适应。
从功能替代的角度看,储能、分布式光伏等新主体的出现和普及,将与电网在部分功能上形成竞争关系,电网项目,特别是配电网设备的投资利用率将受到一定影响。随着用户侧多元业态的发展,传统电源、电网的备用“兜底”价值,以及数字化设备技术的投入尚未在现行输配电价机制中体现,如何定价疏导,还缺乏通行的方法。这些机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推进速度,都将影响未来源网荷的协同发展。
作者:姜黎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