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重仓”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举措接踵而至,引爆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众多巨头也跨界“跑马圈地”,氢能等成为热门赛道。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但成本、技术等痛点待解,要在整体能源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总体布局,循序渐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作为重要
近期以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重仓”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举措接踵而至,引爆数十万亿级别的市场。众多巨头也跨界“跑马圈地”,氢能等成为热门赛道。业内人士认为,“十四五”有望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窗口,但成本、技术等痛点待解,要在整体能源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总体布局,循序渐进。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作为重要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要求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例如,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面对政策的密集支持和十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各路资本、企业也纷纷“跑马圈地”,其中不乏“跨界者”。雪人股份4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业商业化项目。
继上汽、海马、广汽等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之后,长城汽车3月29日举办氢能源战略发布会,在已投资20亿元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投入30亿元到氢能领域研发中。同一天,中国石化也宣布,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
尽管氢能产业得到了诸多政策支持,但储运成本居高不下、技术难题等仍制约着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尽管目前中国氢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产业大规模发展仍然存在两大痛点。首先是降低成本的问题,氢能的可替代性必须是以经济性为前提的,如何用最低成本完成转型是目前的关键问题。第二是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通过加快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和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以突破商业化过程中的实用性制约。
业界专家认为,氢能发展总体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个别地区(企业)处于试点阶段。在他看来,未来这一产业市场前景比较大,但不论单项能源发展的雄心多大,必须与整个能源发展相协调,总体布局,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处理好能源安全、绿色、经济的关系。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