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短短10年掀翻欧美,走上超越自己之路

2020-07-28 07:20:30 太阳能发电网
在一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想要靠制造业当上首富,到底有多难?2019年的胡润百富榜,前十名基本被互联网和房地产大佬瓜分,来自制造业的只有前段时间被绑架的何享健老爷子,以及恒瑞制药的孙飘扬、钟慧娟夫妇。其实,翻遍过去20年的中国首富名单,制造业也曾有过自己的光荣,比如三一的梁稳根,娃哈哈的宗庆后,都曾短暂

在一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想要靠制造业当上首富,到底有多难?


2019年的胡润百富榜,前十名基本被互联网和房地产大佬瓜分,来自制造业的只有前段时间被绑架的何享健老爷子,以及恒瑞制药的孙飘扬、钟慧娟夫妇。


其实,翻遍过去20年的中国首富名单,制造业也曾有过自己的光荣,比如三一的梁稳根,娃哈哈的宗庆后,都曾短暂登顶。不过,要说哪个行业诞生过两个以上的首富,似乎就只有光伏了。


无锡尚德的施正荣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个创业5年就成为首富,被“白左”媒体《卫报》列入“拯救地球50人”的光伏教父,却也给中国光伏业留下了“没技术”、“骗补贴”的恶名。


“炒股鬼才”李河君靠“抄底”尚德建立起2000亿美元的汉能帝国,自称新能源行业的苹果,结果在资金链断裂之后,亲手做空自己,造就了股价几秒钟暴跌50%的奇观。


光伏行业另一个传奇,32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百亿富豪的彭小峰,在赛维破产后先搞微商,再玩p2p,终于把自己完成了通缉犯。


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在光伏技术全产业链上,明明都走到了世界前沿,可是为什么老百姓对光伏的印象,仍然是“不实用”甚至“骗局”?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光伏扶贫,到底还有没有前景?我们采访了行业资深专家金鑫,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察者网:最近几年中国光伏技术进步很快,发电成本有了明显下降,能具体介绍一下价格降到了什么水平吗?跟煤电、水电相比竞争力如何?未来下降的空间还有多大?


金鑫:光伏技术过去十几年进步确实非常大。一个光伏电站最主要的成本,来自g光伏组件和逆变器,占整个电站建设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10年前还要更高。10年前整个系统的成本造价接近四五十块钱一瓦,更早的时候是60块钱一瓦,到今年,大概已经做到了3~4块钱一瓦,下降了90%多,这是整个行业努力进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成果。


这样的价格意味着什么?一套光伏系统的使用年限在20~30年,我们保守点用20年算,国家的补贴现在也是给20年。每瓦的投资成本目前不到4块钱。一年的有效发电小时数按1000小时每平米来算的话,平摊到20年,相当于一度电的纯静态成本大概只有不到两毛钱,已经全面低于煤电,接近优质水电资源了。


不过考虑到电站的建设需要前期一次性投资,短期的商业竞争力仍然不是那么强,所以这一两年仍然需要国家的补贴。2013年最高峰时,国家补贴曾经达到6毛钱一度电,今年已经降到了两分钱,基本上已经是在平价上网。可以说,光伏已经走到了无需补贴的商业价值显现的临界点上。


当然光伏电相对于煤电和水电来说,也并不是严格的竞争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因为光伏和风电都有一个看天吃饭的问题,光伏只能白天发电,晚上不发电,不像火电或者水电相对稳定。电网更喜欢稳定可控得煤电和水电,这是肯定的,但清洁能源是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随着电网的技术改造,光伏和风电场本身也有无功补偿这类的技术,对电网也会更亲和一点。


至于未来的下降空间,可能倒不是很大了。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光伏行业震惊了全世界,但是最近三五年已经越来越明显,光伏的技术天花板差不多达到了。过去几年有过一些比较重大的技术革新,比如说上游硅料生产工艺从改良西门子法到流化床法颗粒料的改变,切片环节的金刚线切割,电池片的Perc工艺、组件生产的多主栅、自动化率提高等等,但是革命性的改变已经很难再出现了。未来的成本下降,除了异质结(HJT)、IBC等老技术的低成本改造外,主要是靠产能规模增加,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扩大硅片尺寸。

 

 

江西一家光伏公司员工正在检测光伏电池片


观察者网:中国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上领先的企业都有哪些,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


金鑫:光伏行业里,中国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全球统治地位。从整个产业链来说,最上游的硅料,中国产能占到全世界的2/3,硅片更是占到了97%以上。电池片的产能占到世界的80%多,组件的产能占到了3/4以上。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来说,最上游的硅料,占全世界产能90%以上的7家主流厂商,前5名全是中国的,包括东方希望、通威、新疆大全、新疆特变和保利协鑫。第六第七分别是德国的瓦克和韩国的OCI。这两家在10多年前几乎占世界百分之八九十的产能,现在逐渐被国内企业挤出去,占全世界的产能已经不到15%了。


硅片是隆基、中环、阳光能源这三家比较强,占了世界产能大概接近2/3。全球硅片前十的企业全在中国,没有国外厂家。


再下游的电池片,产能前5也都是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通威、爱旭、中宇、展宇、润阳。前些年台湾也比较强,现在都被挤出前5了,加上台湾,全球前10也几乎都是中国企业。终端组件,前10只有一家非中国的企业,是韩国的韩华。


光伏逆变器行业,十几年前也是国外企业垄断的,现在华为和阳光电源已经连续几年占据世界第一第二了。再加上上能电气、锦浪、古瑞瓦特,这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出货量占比超过50%,也是占有统治地位的,甚至逼迫一些曾经有很强影响力的德国美国企业退出了逆变器市场。比如通用、博世都退出了,ABB退出去又重新进来,德国的SMA还能排在第三位,主要是依赖非中国市场。


生产设备也已经全面国产化,只有像PERC、HIT这些新技术的个别核心设备还要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其实也是够用的,差距很小。比如说前两个月炒得火热,马斯克和巴菲特也在投资的HIT技术,是德国梅耶博格的生产设备最强,他本来想趁这波热潮大赚一把,却发现中国企业兴趣并不大,因为中国自产的设备也都能用。结果他的设备卖不上价,被逼得自己去搞组件生产了,只能说祝他好运。


还有一些非主流的特殊技术和组件,一些德国厂家做得比较好,但一直没有发展成熟,最后也被中国企业参股控股了。


所以总结下来,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和设备制造工艺上,中国企业都完全不亚于任何的国际厂商,产能上就更不用说了。


观察者网:中国企业能够在研发上做到国际领先,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鑫:光伏行业本身,说实在的,其实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最早的光伏生产设备,都是由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生产设备来转化来的。比如硅料要分电子级硅料和太阳能级硅料,太阳能级硅料的纯度比电子级还是差一些。


中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迅速做到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天花板,其实主要优势还是体现在成本低,市场规模大。可以说,市场规模是最重要的因素。


光伏行业最早兴起是因为欧洲补贴,90年代德国就开始大规模补贴,而且欧洲的电价比国内高很多,基本上是中国的3~5倍,稍微给点补贴,光伏就可以具备商业价值了。所以最早的国内企业都是进口设备,生产出产品再卖到欧洲去。


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外的补贴力度逐渐下降,国内又启动了补贴。即使是在欧美双反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市场也足够大,国家出台了度电补贴政策,让整个行业仍然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获得足够的利润,然后去投资、研发。因为行业利润很高,所以更多的企业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后大家更得加大投入,通过技术革新来淘汰对手,所以这个行业的技术革新还是比较快的。


我觉得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依靠这条道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作者: 来源:大橘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