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日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为厦大EMBA广州校友会等院校做了一场题为《新冠疫情下国际经济的趋势与应对》的线上分享。黄奇帆指出,疫情之后不管怎么发展,世界有五个趋势不会变。
配图来源网络
首先,疫情蔓延下去最终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后果?黄奇帆认为有三种判断:
第一种判断:终会过去的“暴风雪”。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基本都是健康的,但是遇上了新冠疫情,导致了经济困难。但疫情过后,经济又会复活,就如同一座城市遇上了一场暴风雪。
今年二三月份,各国的经济专家和政要的判断主要是这一种。
第二种判断:严重灾难的“导火索”。
疫情把过去人类社会或者某些国家体制内、机制上的一些问题引爆,就像一个导火索引爆经济中的泡沫。那些两三年后才会爆发的问题,现在提早引爆了,后果不亚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第三种判断:非常困难的“核冬天”。
相当于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那是一场引发世界经济十多年大萧条的危机,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才得到了缓解。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炸弹,它的爆炸形成人类社会的核冬天。
这是疫情可能产生的三种后果,最终会是哪一种?黄奇帆认为,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年内、或者明年开发出疫苗或特效药,取决于我们各国政府对各大城市的隔离措施到不到位。
其次,对于中美关系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黄奇帆指出,最近美国部分议员、政客甩锅中国,提出撤资论、脱钩论,而且有具体的行为:
第一,找出中概股的问题,要求它们退市;
第二,全方面从技术手段封锁华为;
第三,将中国33家企业和机构列入黑名单;
第四,对做工程技术、科学物理、高科技背景的、已有签证的中国学生进行留学限制;
第五,对中国在美国资产找理由进行罚款和冻结,甚至有政客扬言要冻结中国国债等等。
疫情之后世界会怎么走?到底是影响两年、三年还是五年?黄奇帆认为:
第一,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变。
疫情后的十年、二十年,我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变。全球化是各国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各国间的关税从原来的52%,到后来的32%、15%,2000年降到10%,现在已经降到5%。再过十来年,全球平均关税率降到1%、2%都是可能的,这是一个潮流和趋势。
过去几十年一极独大统领世界的全球化,可能会变成多极化平衡合作的全球化。也就是全球化趋势不会变,但格局会从一极独大变成多极化。
第二,世界的中心向亚洲移动的趋势不变。
四五十年前亚洲的GDP总量占全世界的20%,去年是36%。我相信再过10年再涨4%,占到40%是完全可能的,世界的重心往亚洲东移的趋势不会变。
第三,新工业革命带动经济新增长的趋势不会变。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经济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动整个世界新的经济增长,这个趋势不会因疫情而中断,而会继续增长。
第四,中国改革开放的趋势不会变。
过去40年我们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发展,今后的10年、20年、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是不会变的。
中央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肯定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改革红利和发展动力。
第五,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势头不会变。
人均3000到1万美元这个发展阶段是最难的,因为有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国家现在的格局是人均刚过1万美元,刚刚跨过这个陷阱。1万到3万、4万是比较平坦的过程,5万、6万以后又会有增长的天花板。
未来二三十年,是我们人均GDP1万到3万美元的过程,这个发展势头不可阻挡,这个增量将使中国经济有一个内循环,同时带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共同发展。
摘自原文:黄奇帆最新研判:世界有5个趋势不会变,中美关系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