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气候治理而言,2020年可谓是一个新元年。
2015年前通过的《巴黎气候协定》,确立了今年以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入了新一阶段的实质考核。受此影响,包括BP集团、力拓集团等在内的国际巨头企业近期争相表态,力争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净零碳排放”是指实现二氧化碳消除量完全抵消排放量。然而,由于全球目前尚没有明确路径可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使得国际巨头特别是传统能源、资源类企业的“净零碳排放”承诺是否会成为“一纸空谈”,令人担忧。
油企“净零碳”之争
今年2月份,BP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陆博纳(Bernard Looney)通过宣布一则“全新使命”完成了首秀。
根据集团披露的相关公告,BP集团设定了10个具体目标,希望于2050年或更早时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这10个具体目标中有5个与BP集团自身密切相关——第一,该集团所有业务计划于2050年或更早时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第二,到2050年或更早,该集团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碳净绝对值为零;第三,该集团出售产品的碳强度计划于2050年或更早降低50%;第四,该集团所有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加工基地将于2023年安装甲烷测量装置,并将运营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浓度降低50%;第五,该集团逐步增加对非石油和天然气业务的投资比例。
“世界上的碳预算有限,并且很快就会用完,我们需要迅速过渡到净零碳。”陆博纳称,BP集团为此将从整体组织架构上实现根本转变并始终保持其在转型中的承诺。
油气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油气企业成为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中最敏感的一类企业。BP集团的油气巨头身份,加上其公布的相关目标缺乏具体实施规划,使得该集团的“勃勃雄心”受到质疑。
“净零碳排放的承诺,意味着BP未来要改变油气主导的业务结构。”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该集团的净零碳承诺需要倒逼其实现业务和运营方面的转型,但转型过程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兼顾却并非易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18年,BP集团曾宣布计划每年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用于拓展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规模,并加强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生物燃料、碳足迹、储能和信息化方面的技术储备。但同时,该集团仍计划在未来提升油气产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报中,BP集团的业绩出现下滑。财报显示,该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73.97亿美元,同比下滑6.81%;实现净利润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57.09%。与2018年相比,BP集团去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降幅均扩大。
不过,BP的“净零碳排放”承诺则加剧了欧、美油企的分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宣布“净零碳排放”承诺的油气企业多以欧洲油企为主,包括BP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油企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的“冷淡”。据《中国能源报》援引媒体报道称,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明确表示,不会跟风净零排放目标,仍将继续致力于减少其自身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尽管这些排放量仅占化石燃料污染的10%。
业内专家指出,2018年至2020年,欧洲和美国石油巨头公司走出了不同的低碳发展战略:欧洲油企选择以新能源业务发展为主的低碳发展战略,并列入投资预算;而美国油企选择以提高生产效率来减排,并未给低碳能源予以投资预算。
需注意的是,国际油价等外部因素也将一定程度上干扰低碳发展。如油价下跌或将刺激油制品使用,增加“零碳排放”的挑战性;低油价或阻碍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