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东盟电网发展,报告采取量化评估的方式,评估了东盟电网跨境多边贸易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包含太阳能和风电)消纳比例的作用。报告从经济、运行、环境和政策等方面,评估了多边电力交易、电网扩容以及资源灵活性应用对东盟电网的影响。
评估着重于该地区2035年的未来情景,分析了日益增加的跨境互连和多边电力贸易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影响。分析表明,尽管在所有已有和计划的互联线路上实现多边贸易并随后进行电网扩容,降低了运营成本,但在没有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多边贸易使得燃煤发电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这强调了采取措施限制排放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增加清洁发电的份额并为化石燃料发电应用清洁空气标准。
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可释放互联线路和多边电力贸易的优势。借助跨境互连,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被消纳,从而降低了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
以上凸显了可再生能源部署对运营、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以及跨境互连的价值,可用来支撑东盟系统规划和运营相关的决策。
要点分析
1、东盟电网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现状
东盟电网是东盟区域电力系统互联互通项目。东盟电网(ASEAN Power Grid,简称“APG”)是落实东盟十国电力系统一体化目标的项目,由一系列规划的跨境输电线路组成,全部完工后将充分连接东盟十国,助力东盟经济发展。东盟电网分为三个次区域:北部、南部和东部。其中,东部次区域(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项目建设进度最为迅速。
图1东盟互联已建和已规划互联互通项目
跨境电力互联项目对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完成东盟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东南亚区域能源需求在过去十五年间增长了60%,区域内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根据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The ASEAN Plan of Action for Energy Cooperation,简称“APAEC”)2016至2025年规划,2025年前东盟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占比应达到23%。预计到2023年,东盟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到20%,其中太阳能、风能等波动性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将成为一大挑战。跨境互联项目是提高电网运行灵活性的关键工具之一,对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降低电网运行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起着重要作用。
图2东盟2017和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
东盟计划发展多边电力交易,提高电网运行灵活性。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成为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东盟电网是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东盟电网的电力交易主要局限于双边。大部分东盟国家都有跨境电网项目,但电力交易多为非导向性的形式(如购电协议)。为充分发挥东盟电网作用,东盟计划推动多边电力交易。
2、东盟跨境互联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评估预测
报告通过建模分析对东盟2035年主要电力指标进行了预测。报告将东盟互联线路分为四个区域:中心区域(泰国),东部区域(柬埔寨、老挝、越南),西北区域(缅甸),南部区域(马来西亚、新加坡)。根据不同交易情景(双边、多边)、互联项目状态(已建、扩建)、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低比例:10%、高比例25%)并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不同区域2035年的电力需求和装机组成进行了预测。
2015至2035年期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在积极情景的条件下(基于东盟能源中心于2016年发布的第五版《东盟能源展望》),2035年,东盟电力需求预计较2015年将增长80%。东部区域增速较快,至2035年时电力需求最大,平均负荷水平最高。西北部区域需求最小,负荷水平最低。各区域电力需求均有较快增长。
图3 2035年不同区域电力需求预测
2035年各区域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机将达到10%至20%。在积极情景的条件下,2035年,东部、南部、中部、西北部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机将达到约25%、15%、20%、15%。
图4 2035年各能源类型装机百分比
2035年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量仅达到低比例情景。2035年,东部、中部西北部区域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量将分别达到约14%、13%和8%,仅达到报告分析的低比例情景,而南部区域太阳能、风能发电量仅能达到5%左右。
图5 2035年各区域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