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陕西榆林市迎来入冬首场大雪,气温降至零下7摄氏度。
在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连绵起伏的沙漠被林草覆盖,华能陕西靖边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华能靖边公司)的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在施工,连片预制支架竖立在雪地里,部分已开始安装光伏板组件。
这个光伏项目所在地位于伊当湾村的东北部,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
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
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曾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 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形成沙漠。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改造这片沙漠的巨大工程。 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
在伊当湾村的周边沙地上,经过该村和附近村的村民多年努力,种植了十多万亩林草,昔日的“荒沙梁”正逐渐变成绿洲,有关治沙防沙成就受到各方肯定。
但是,随着华能靖边公司光伏项目的到来,据不完全统计,这里3000余亩牧草地被推平,重又裸露的荒沙与周边林草地形成极大反差,成为这片绿洲上一道刺眼的疤痕,在当地民众中引发不满,有关项目审批和土地使用规范争议逐渐浮出水面。
当地村民在伊当湾村周边种植了十多万亩林草,昔日的“荒沙梁”已变成绿洲。
伊当湾光伏项目所在地的3280余亩牧草地在施工中全部被推平。
从2001年起中国推出“光明工程计划”以来,光伏产业快速走向市场化,装机容量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光伏项目累计装机达100吉瓦,累计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由于陕北地区特殊的日照条件,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其中不乏国有大型企业。
关注环境生态保护的人士提醒,光伏项目在各地发展方式不尽一致,大干快上过程中是否尽可能做到了依法合规,又如何避免生态环境受到侵害,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十余年治沙成果不易
位于陕蒙交界的伊当湾村,北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村,西面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 。 3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漫无边际的荒沙梁,在两位全国治沙劳模和当地村民的努力下,现已成为陕蒙治沙示范基地。
2014年10月14日,中国林业网刊文称,全国劳模牛玉琴累计治沙11万余亩。
从1998年开始,牛玉琴承包了伊当湾村7万余亩荒沙。
在她的带领下,东坑镇中学2000多师生参与义务植树,经过10多年的治理,原先一眼望不见边的沙漠,如今变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林。
现年70岁的牛玉琴,是东坑镇金鸡沙村村民。 因治沙的先进事迹,先后获得全国治沙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联合国拉奥博士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三年前,因手术后遗症,牛玉琴听力严重受阻,如今只能通过写字板与人交流。
牛玉琴对《财经》记者介绍,她当初承包伊当湾村的沙地,全部是光秃秃的荒沙梁,经过十几年绿化治理,现在植被覆盖率超过了80%,每亩约有杨树、樟子松、沙柳、柠条数百株。
与伊当湾村相邻的是萨拉乌苏村,该村民殷玉珍也是全国治沙劳模,她所治理的5.3万亩林地,与牛玉琴的林地相邻。
当地村民告诉《财经》记者,伊当湾村北面的林草地,大部分是牛玉琴栽植,也有一部分是殷玉珍栽植的。 加之村里每年义务植树,以及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才把沙丘固定变成了林草地。
2013年4月,国家发改委、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靖边县被列入工程建设范围。
仅在2018年度,靖边县林业局就在伊当湾村栽种樟子松2000亩。
因治沙成效显著,2019年9月19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关于表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颁发全国绿化奖章的决定》,靖边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这是全国造林绿化工作评比表彰中的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