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独角兽”归来

2018-05-23 07:08:21 太阳能发电网
国内“独角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原因,无外乎旧规则和制度与新经济发展的冲突。企业有需求,市场有热情,政策也随之转变,自国内IPO向“独角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后,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和北汽新能源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独角兽”体量巨大,对产业格局和国家战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自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各界给予“独角兽”高度关注,各省甚至成立专门部门寻找“独角兽”企业,证券发行部也为其开通IPO绿色通道。在新能源领域也不乏“独角兽”的身影。其中,宁德时代、北汽新能源等都已快速过会完成国内A股上市,其他企业也在择机回归或上市。在此背景下,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协鑫集团最核心的业务子公司之一保利协鑫也在考虑分拆多晶硅、硅片等光伏材料业务回归国内主板。行业预测,若保利协鑫此次完成分拆,将有望冲击千亿市值,进而成为能源领域又一家“独角兽”企业。

  

 


快速打通过会通道

“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立10年以内,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科技部《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独角兽”企业达164家,总估值超过6000亿美元,其中新能源“独角兽”企业9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9家企业的总估值为429.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00亿元,平均估值为47.79亿美元。有一些暂未位列榜单的企业,也被业界认为是未来的黑马。许多曾在纽交所上市的企业,也已经回归A股或积极筹划归来。

绿色通道开通之前,在国内A股上市道路艰险,初创的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其中的许多限制条件,这是许多具有“独角兽”题材的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

首先,国内A股上市需满足“连续3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这一门槛,大部分初创“独角兽”企业难以企及。新兴产业的公司虽前景可观、利润可期,但前期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在产品完全商业化前盈利能力都较差,连续几年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也并不鲜见。与此相比,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上市,则没有这条硬性规定。美股上市的京东、特斯拉也存在连年亏损的状态。

其次,国内限制外资持股比例的红线,也是影响“独角兽”企业获得海外融资巨大门槛。但海外投资历来是“独角兽”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比如腾讯和阿里的第一大股东都是外资,但鉴于国内部分行业对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外资最终退出。而跨境资本的流动等障碍也制约“独角兽”登上A股舞台。

同时, 制度上的设计也成为“独角兽”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针对企业同股不同权的规定,相关法律也与很多“独角兽”的现实相冲突。阿里巴巴因为港交所反对“合伙人制度”不认可,且对“同股不同权”制度不松口,而最终选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综合来看,国内“独角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原因,无外乎旧规则和制度与新经济发展的冲突。企业有需求,市场有热情,政策也随之转变,自国内IPO向“独角兽”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后,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和北汽新能源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4月4日上午,宁德时代成功过会,从预披露更新到上会仅仅用了24天,刷新了富士康36天过会的纪录。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北汽新能源在推进上市方面也受益于国家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上市进度极快,且上市进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北汽新能源将通过与主板上市公司SST前锋(600733.SH)资产重组的方式登陆A股,目前该重组方案已获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及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待最后的资产交割过户完毕后即意味着公司正式上市。




作者:常潆木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