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两淮地区,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在塌陷区域,随着降水而逐渐积聚的水面进一步扩大,村庄逐渐迁移,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缩小甚至消失。而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转型和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居民面前的迫在眉
在安徽省两淮地区,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在塌陷区域,随着降水而逐渐积聚的水面进一步扩大,村庄逐渐迁移,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缩小甚至消失。而随着煤矿资源的枯竭,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如何转型和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居民面前的迫在眉睫的课题。
据悉,近年逐渐兴起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为采煤沉陷区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光伏电站从陆上走向水面的一种新形式,利用水上浮台将光伏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行发电的电站。业内分析,近年来中国光伏电站建设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开始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掣肘,而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解决方案,促进了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实现绿色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7年8月8日,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第一个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安徽宿州市埇桥朱仙庄全面启动建设,这座装机容量70兆瓦总投资约5亿元的电站计划于6个月内完工,漂浮系统技术方案由法国天地公司提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单体最大乃至全球技术领先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站。
据初步估算,该项目建成后,首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排放碳粉尘1.9万吨,二氧化碳7万吨,标煤2.7万吨,二氧化硫2千吨,氮氧化物1千吨;25年设计寿命周期内可减少排放碳粉尘44万吨,二氧化碳162万吨,标煤65吨,二氧化硫4.9万吨,氮氧化物2.4万吨。
安徽宿州市埇桥朱仙庄70兆瓦漂浮光伏电站示意图
“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虽然与常规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相比,同等规模的水上漂浮光伏电站的建造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于像沉陷区这样地貌特征来说,水上漂浮光伏发电站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变废为宝,更具经济性。该项目对于采矿沉降区综合治理,传统煤炭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负责人刘辉表示。
法国天地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丁盛表示:该电站水面原本为采煤沉陷区,水域面积2,226亩,预计使用约19.5万块光伏组件,52万个浮筒(包括组件安装主浮筒及过道浮筒),分布在13个浮岛上。其中,最大的浮岛容量为8.5兆瓦。
据介绍,水上漂浮光伏电站除了本身的发电能效之外,还能对所在水域的水体起到保护净化作用,其对水塘内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有所帮助。大面积的光伏组件可以为水体遮阳、降低水温、减少水体蒸发和高温所带来的水藻激增问题。
作者: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