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光伏扶贫” 四川绵竹欲走“光明路”

2017-07-20 16:50:06 太阳能发电网
  7月12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记者刚一走进绵竹市什地镇合结村村委会,一抬头就看见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一块块正在享受着“阳光浴”。“只要有阳光就意味着我们有收益。”这样的天气乐坏了合结村村委会主任李军。  合结村是绵竹“光伏扶贫”的8个试点村之一,该村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30千瓦,去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从去年10月到今年6
  7月12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记者刚一走进绵竹市什地镇合结村村委会,一抬头就看见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一块块正在享受着“阳光浴”。“只要有阳光就意味着我们有收益。”这样的天气乐坏了合结村村委会主任李军。

  合结村是绵竹“光伏扶贫”的8个试点村之一,该村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30千瓦,去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底,已发了近万度电。”李军告诉记者,该光伏发电站设计使用年限20年以上,年发电量在3万度左右,总投资金额为25.4万元。

  去年以来,绵竹市试点“光伏扶贫”,在8个试点村共投资114.4万元,建成总功率135千瓦村级光伏发电项目。试点项目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96人持续受益,预计每个贫困村年均增收近3万元、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近400元。

  地处平原地区的绵竹试水“光伏扶贫”,聚集“阳光收入”过程中是否遭遇水土不服?这条引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光明路”接下来又该怎么走?

  尝试

  “光伏扶贫”收益稳定

  “就在7月4日,最后一个村完成验收,至此8个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完成并网工作。”绵竹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鲜宇清介绍,正常年景,绵竹地区的光伏发电系统每年每千瓦可以产生1056元的收益,每年总收益达14.2万元,受益年限达20年以上。

  “日照时间较短,空气洁净度不高,这些是制约光伏电站的根本因素。”曾有人质疑,整个成都平原地区的每天平均日照时间是2.8小时,远低于新疆的5个多小时。地处平原地区的绵竹,为何会选择“光伏扶贫”?

  “2015年起,绵竹至少有8户农民自建光伏发电站获收益,从中我们受到了启发。”鲜宇清表示选择这种方式扶贫并非一时兴起,通过前期调研表明,位于盆地边缘的绵竹,年日照数950小时;按照国家新能源政策,光伏发电按发电量给予年限为20年的定额补助。

  据鲜宇清介绍,绵竹贫困人口呈“插花式”分散分布,8个项目村贫困人口696人,因病因残和年老而失劳的有504人,占比72.4%,大部分需要政策兜底和救助,能通过扶持发展起来的只占少数;其次,8个项目村都没有集体收入,产业单一,开展脱贫攻坚的资源和能力缺乏。

  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屋舍等建设光伏电站,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收益稳定,且项目风险较低,所以选择了“光伏扶贫”方式。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村级光伏发电站产生的收益将被分为三部分:收益的60%平均分配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分红;20%用于该村非建档立卡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还有20%作为项目运行维护费用。


作者:吴晓彤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