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光伏电站助脱贫

2017-06-12 07:41:31 太阳能发电网
电网升级为产业发展铺路,光伏电站让村里每年固定收益11万
  随着政府、供电公司等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大家对伏东村既授了“鱼”,也授了“渔”,村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发展得越来越好,贫困户也能在村子里就近务工挣钱。

黄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检查光伏板。本报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王欣 摄

  6月8日,黄陂区伏东村土主庵约2000平方米的光伏电站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国网武汉黄陂区供电公司研子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在光伏板间走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日照条件好,发电就多,设备可不能出问题。”黄陂供电公司发建部副主任秦坤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黄陂区罗汉寺街伏东村是一个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庄,也是公司对口帮扶的村,已在去年底宣布“脱贫”。

  伏东村村干部黄正国表示,随着政府、供电公司等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大家对伏东村既授了“鱼”,也授了“渔”,村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发展得越来越好,贫困户也能在村子里就近务工挣钱。

  用电“升级”助村民增收

  黄正国说,伏东村原来集体经济收入仅1.2万元,村内无企业入驻。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村内原有贫困户22户,多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多数没有劳动能力。

  “用电问题的解决,给我们帮了大忙,现在每家至少有两台空调,这在以前完全不敢想。”黄正国说,原来村里用电条件差,天气热的时候电扇都转不动,村民们需要烧土灶。烧灶就要用到柴火,像贫困户的家庭,“老弱病残出门捡柴怕摔着,家里的劳力得照顾他们,既不能打工也影响自家种地,所以收入上不去。”

  黄陂供电公司将村子的用电“升级换代”以后,这里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家用电器,“老弱病残”在家能自己照顾自己,各家劳动力得到“解放”,农忙时忙活自家的地,农闲时打工挣钱。

  “在草莓基地干活,一天80元。”村民杨新荣说,自己就在村里的草莓基地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杨新荣先天腿部缺陷,走路很不方便,天气转凉后腿就发痛,被诊断为四级伤残。

  杨新荣的丈夫智力四级残疾,不能正常工作,女儿在外地打工,儿子康康还在读书。杨新荣表示,打理家里4亩水稻能解决一家人的口粮,在村子的草莓基地干活又能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没什么问题了。

  黄正国说,供电“跟上来”以后,村子里扩大各种产业规模就有了底气,伏东村修建了500亩的草莓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每年8月到次年2月,草莓基地都需要人手,村子优先考虑贫困户。去年草莓基地用人高峰的时候,一天需要80名工人,本村的人全上了有时候人还不够,还有周边村子过来打工的,可以说本村贫困户的工作问题是100%解决了。

  秦坤说,过去伏东村只有两台50千伏安变压器,为让该村电力供应“升级换代”,黄陂供电公司申请国网项目投资180万元,按照最新标准对该村4个自然湾进行农网升级改造,新增5台配变,新增容量600千伏安;新立电杆72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1.42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3.294公里,下户电缆2.469公里,户均容量将达到3.27千伏安。

  “我们村的用电,50年都不会比别人落后。”黄正国说,村民们对改造后的电力供应非常满意。目前村子有草莓、蔬菜两个基地,电力供应充足,正在计划再添两个基地,让4个湾子每个湾都有自己的基地,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作者:徐靓丽 来源:长江商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