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锦州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紧紧围绕锦州市委、市政府“打造锦州百亿光伏产业”等战略重点,以自主研发“低成本多晶硅新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为
2006年以来,锦州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紧紧围绕锦州市委、市政府“打造锦州百亿光伏产业”等战略重点,以自主研发“低成本多晶硅新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硅材料产业优势。全市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重点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创建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特色产业基地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依托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我市光伏产业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2006年,全市硅材料产业共有6个项目列入各级科技计划(其中国家计划1项,省计划2项,市计划3项),获科技经费支持470万元,2006年底,锦州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园,为加速我市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单晶硅、单晶硅片、工业硅及石英玻璃等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锦州是目前东北地区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硅片最大生产基地和省内唯一生产化学级工业硅的生产基地。锦州新日硅、华昌硅材料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佑华新能源有限公司5家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单晶硅片生产企业,拥有直拉单晶炉100台,进口切片机3台,国产开断机10台,切方机8台,先进的进口检测设备三套,已形成年生产直径5.5-8英寸单晶硅锭800吨,硅片1000万片生产能力,单晶硅生产总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2006年,共生产单晶硅锭400吨,硅片70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锦州凌海市金华冶炼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是金属工业硅和优质化学级工业硅,是省内唯一生产化学级工业硅企业,2006年,年产金属硅7000吨,实现产值2亿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3%,产品质量及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锦州中意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连熔法生产高纯度光纤及半导体用石英玻璃产业化项目和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无水合成石英玻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无水合成石英玻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2006年列入省、市重大科技计划,2006年10月,完成无水合成石英玻璃实验室建设,目前,四氯化硅的提纯设备已安装完毕,无水合成石英玻璃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已完成,一个小型的生产实验线已安装完毕并生产出无水合成石英玻璃,现正在进行工艺改进、完善。2006年,连熔法生产直径60—120mm光纤及半导体用石英玻璃管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600吨,直径120—180mm大口径石英玻璃管生产技术研发成功并已形成年产50吨生产能力,全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2300万元,创汇451万美元。
二、多晶硅、单晶硅片等光伏产业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一是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成本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研发”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该工艺技术路线是利用四氯化硅提纯系统及水解石英砂技术、高温氯化和抽真空手段交替使用提纯石墨粉技术研究开发低成本多晶硅生产新技术。2006年列入市重大科技计划,2006年8月,该项目通过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组织召开的全国低成本新工艺多晶硅制备技术汇报专家论证评议;11月,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家论证评审中位居榜首并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该项工艺的突出特点是:技术水平高,投资少,耗能低,污染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年产200吨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计划2007年5月建成投产。二是220微米太阳能电池用超薄硅片研发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该项目总投入1000万元,2006年列入省、市重大科技计划,2006年11月,该项目成功突破了硅片内在质量控制、硅片精密切割技术并通过小批量生产实验,目前正在实施工业放大及产业化。预计2007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200万片单晶硅片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000万元,利税11500万元。
三、年产10000吨化学硅和年产1000吨多晶硅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年产10000吨化学级工业硅产业化项目,2005年由凌海金华冶炼有限公司开发实施,项目总投入6980万元,2006年12月,完成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工作,2007年4月试车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0000吨优质化学硅生产能力,预计实现产值12000万元,利税4138万元。凌海金华冶炼有限公司引进俄罗斯技术建设的“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项目,2006年列入市重大科技计划,该项目采用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研究设计院“改良西门子法”2006年技术版本,四氯化硅氢化及还原炉电耗、生产周期等均下降近50%,如:还原炉电单耗由140kwh/kg降为90kwh/kg;四氯化硅氢化电耗由86kwh/kg.si降为36kwh/kg.si等。目前该公司高薪聘请的洛阳中硅高科公司、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研究所)等10名生产及研究设计专家已到位,生产线主要工程设备已订货制造,项目一期工程年产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已投入6.4亿元,进展顺利,预计2008年建成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二〇〇七年四月二日
科技局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处供稿
作者: 来源:中国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