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杂志2010年10月18日江苏宜兴: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新能源产业论坛后,“第二届中国(宜兴)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暨《光伏发电与并网技术》新书首发式”高端峰会2010年10月18日在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成功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瑞典、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30多家新闻媒体代表与会,共同就新形式下的新能源产业在政策、市场、技术,企业的责任和未来、低碳时代的战略机遇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旭峰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宜兴经济开发区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已有六大央企重磅投入,涵盖了光伏太阳能、核能、风能三大领域,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尤其是光伏产业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包括国电晶德、佳诚、迈吉太阳能等率先崛起的“三驾马车”,在经过重组和产能扩张后,到今年底将形成1300MW产能,还有包括物理法提纯硅、光伏设备制造、日本银浆、微型逆变器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整个园区未来三年光伏太阳能将突破3GW产能,并实现全链贯通。而且园区今年还荣获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一批相关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机构正在建设中,已形成综合优势明显的新能源产业格局。
此次峰会无论在规模、国际合作、还是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均较上一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峰会的成功召开对于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江苏宜兴开发区新能源产业简介
一、宜兴开发区概况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成立刚满四年的年轻省级开发区。园区坚持以“建设一流省级开发区”为发展理念,探索并找到了以“打造人才高地、构建技术高地、引领产业高地”发展路径,构建了“生态、生活、生产”的园区格局。先后引进了1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和海归创业精英,拥有了华东光电子创新基地等5个国家级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新增了投影光源等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科技新成果,建设了光电产业园、创业园等一批省级特色园和功能型载体,启动了科创新城核心区深度规划建设,吸引了国电集团、东方电气等一批央企入驻,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为主导的三大新兴产业群,构建了“围绕人才定制服务,创新机制激活人才,建设载体支撑人才,组织产业依托人才”生态圈。先后荣获“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无锡低碳经济试点园区”。
在拉开现代化大园区架构、做强承载的同时,园区着力“以招才引智引领招商,围绕领军人物组织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优势整合机制,新兴产业呈现了不断集聚成群之势,新能源产业全面开花,尤其是光伏产业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与此同时, LED、投影、物联网产业正在崛起。今年一举荣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区”两大称号。
未来的宜兴开发区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产业园区,一个充满现代生活气息、具有江南山水特色的科创新城。国内一流的“太阳谷”将在这里诞生,国内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将在这里崛起!
二、园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新能源发展迅猛,集群效应明显。从概算投资规模来看,总量已经超过了200亿元,今天上午集中开(竣)工的30个项目中,七个是新能源,总投资体量占到了四成以上 ,其中新开工的就有四个;从产业领域来看不仅涵盖了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领域的重点产业项目,而且还涉及了一批周边及配套项目;从项目特点来看,不仅有雄踞2010年黑马榜冠军——昊阳新能源,而且有单晶转化效率最高的光伏项目——东方迈吉;不仅有单体投资体量达90亿元的光伏项目——国电光伏,而且有具有革命性突破的物理法硅技术……今年,一举荣获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称号。目前,涉及新能源相关项目总投资体量近200亿元。包括国电、佳诚、迈吉、天润等九只太阳能光伏项目,还有联合动力、宜鹏机械等五只风电配套项目。
光伏太阳能部分项目情况:
国电光伏是国电集团全资公司,总投资80亿元。当年投入30亿,上半年实现产能300兆瓦,年底预计形成300MW太阳能电池、300MW组件、60MW薄膜电池和80MW异质结晶硅电池,12月份将实现一期量产,10月17日首条组建车间正式投运,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和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为生产线启用揭牌。该集团聘请“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先生作为国家新能源研究院名誉院长,宜兴分院也在建设之中,最终形成1.5GW产能,并瞄准世界一流装备、一流技术,打造国际领先的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基地。
国电晶德有开发区名营企业家创立的一家专业生产晶体硅电池组件的公司,2009年被中国国电集团控股收购,并增资8亿元,形成了集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照明设备、发电设备以及太阳能集热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年产单晶硅棒40MW、单晶硅片3600万片,电池组件120MW的生产能力,是国电光伏基地的重要骨干企业。
佳诚太阳能是一家成立于08年的开发区民营企业,09年五月被伦交所和纽交所同时上市的浙江民营集团昱辉集团控股收购,并计划追加投资20亿元,目标锁定1000MW产能规模。今年七月份二期扩能至八条电池片生产线,上半年实现产能360兆瓦,年内形成电池片500兆瓦、组件600兆瓦,预计今年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三期扩能年底启动。
迈吉太阳能继去年10月首条生产线顺利投产后,后续两条新型生产线今年七月底完成调试并投产,顺利实现一期180兆瓦产能目标,并实现了几个最:“土地利用最集约;建设投产周期最快;亩均、人均产出最高;核心团队组合最优、最强;工艺装备最先进;运行自动化程度最高;单晶转换效率国内最高。所以堪称光伏产业的标杆性企业,也是当之无愧的新兴产业的标志性项目。必将成为光伏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引领者。今年六月,被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收购,随即启动二期扩能工程,总投资8亿元,新上五条新一代高效电池片生产线,9月18日奠基开建,新增300兆瓦产能。成为东气集团进军光伏太阳能产业的主力。同时,与德国森川索姆公司联合建设光伏研究中心也将启动,为保持它在行业中持续领先的地位提供技术支撑。新阶段,东方迈吉将依托德国技术优势、央企的实力优势、地方的资源优势,最终将形成1000兆瓦产能,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打造成为光伏领域的百亿级领先企业。
昊阳新能源公司是宜兴开发区一斤的530项目,有海归博士朱忻博士组成的团队,于2008年8月创立,主要开发与生产单双轴自动太阳跟踪器与聚光光伏组件和系统,在“530项目”创新创业评比中名列前茅,是“2010最具潜力黑马企业排行榜”冠军。拥有相关核心专利保护30项以上,是国内首个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示范工程中太阳能跟踪器的唯一供应商。已经达到年产1MW实验性薄膜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与聚光光伏组件的能力。该公司组建的宜兴市聚光太阳能组件与系统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在世界处于前三名,中国属于最领先。
目前,光伏太阳能产业,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国电光伏、东方迈吉、佳城太阳能三驾马车为首的集群,今年底将形成1300MW产能,明年将突破2500MW产能,三年跨越3000兆瓦台阶已成定局。与此同时,总投资7500万美元的天润太阳能(晶硅电池)、总投资3800万美元的日盛新能源(光伏生产设备)、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丹斯新能源(逆变器)等一批新项目相继开工,包括国电新能源研究院分院等在内的一批光伏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开始筹建,还有日本银浆、微逆变器、隆基硅材料等一批项目在推进,使我们已经突破的光伏产业集群内容更厚实、产业链更完备,到年底,新能源板块中,太阳能光伏可以实现1300兆瓦的产能,而且将形成“研发中心—公共平台—设备检测—产业基地”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成为产业链的集大成者,赢得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我们的目标:2012年,培育百亿元企业2个,50亿元企业2个,光伏产业实现产能3000MW,销售收入250亿元;风能产业形成1000台整机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50亿元,相关配套形成100亿产值。同时依托宝银、宝宸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核电领域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借力国家核电战略东风,着力打造“国家核电国产化基地”,放大新能源产业的高地效应,三年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三、新能源产业培育历程
分析光伏产业的率先突破。关键就是引进了关键人才——张宏勇博士,通过他又带来了汪光裕、姚国晓等博士以及德国GPsolar技术团队,后来又引荐了褚君浩院士、冯勇博士,形成了人才链。其实,每一个专家背后有他的同道、朋友、老师、同学等,就是一个专家群,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是我们的镇园之宝。
有了专家人才,我们就围绕人才组织产业,先从培育种子企业起步:晶德、佳城、迈吉三家太阳能企业先后诞生,并在成长期就分别被国电、昱辉、东方电气收购重组、增资扩张。现在这三个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是园区引进介绍的,技术路线、发展战略是由我们引进的专家团队制定的,配套资源、周边项目都是经入园的人才推介后,再跟踪引进的。
其次是我们形成了一种量身定做的培育机制、孵化机制、整合机制等,为所有入园项目和人才提供健康成长的人文生态保障环境。
三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组织产业、以招才引智为主线引领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招商向科学招商、专家招商的转型,找到了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的突破之路。人才的不断进入,项目的不断成功,既验证了路径选择是正确的,更增强了前进的信心!
目前,我们继续沿着这条路径,放大人才效应,延伸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