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决策部署,加快我省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决策部署,加快我省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太阳能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替代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兴能源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能够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既是结合我省实际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壮大我省经济实力,提升我省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江西在新起点上崛起新跨越的重大战略选择。
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是关键。我省要建设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基地,需要数十万计的各类、各层次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由于光伏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国内外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光伏产业人才非常紧缺,这将成为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最大的制约瓶颈。因此,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为我省光伏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
全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做好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深化教学改革等工作,初步形成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等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相互衔接的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力争到2015年,新设置1所本科太阳能光伏学院、1所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新设置一批光伏本科和高职专业,建立6个光伏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全省光伏产业培养各层次毕业生10万人。
三、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1、加大对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的支持力度,在发展光伏专业的同时,积极做好申报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力争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太阳能光伏学院。
2、支持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新余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
3、组建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今年9月20日左右举行学院挂牌仪式。
4、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建立新余、南昌、赣州、上饶、抚州、景德镇等6个光伏中等职业教育基地,培养光伏产业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1、规划、建设与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争取新增2至4个硕士授予点。
2、支持高校设置10个左右光伏本科专业。
3、支持高职高专院校设置30个左右光伏高职专业。
4、鼓励和支持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机械、机电、电子、电气、化学、化工、冶金、铸造、材料、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及管理等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专业。
(三)扩大培养规模,满足光伏产业人才需求
积极做好高校招生计划调整工作,使光伏专业招生计划逐年保持大幅增长,争取到2015年,为全省光伏产业培养出20名博士生、200名硕士生、2万名本科生、4万名高职生、4万名中职生。
1、扩大光伏专业研究生规模。
从2009年开始,光伏专业争取增加3--5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培养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抓紧开展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今年秋季完成10--20名招生任务。其他本科高校应对相近专业按光伏专业培养方向积极进行调整,使全省光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扩大。
2、扩大光伏专业本科生规模。
南昌大学今年秋季完成300名光伏专业本科生招生任务。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400名学生,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本科学生。
2009年全省光伏本科专业招生计划安排不少于2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同时对相关专业二、三年级部分学生按光伏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组织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辅修光伏专业,使全省光伏类专业本科生规模在2015年达到2万人左右。
3、扩大光伏专业高职生规模。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从2006级、2008级专科学生中选拔400人、1000人,组建“赛维班”。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700名学生,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2009年全省光伏高职高专专业招生计划安排不少于5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同时对相关专业二、三年级部分学生按光伏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组织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辅修光伏专业,使全省光伏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规模在2015年达到4万人左右。
4、扩大光伏类专业中职生规模。
2009年全省招收光伏类专业中职学生6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招生数,使全省光伏类专业中职学生规模在2015年达到4万人左右。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光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行产学研结合,在加强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紧光伏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工作。以教师现有讲义为基础,迅速组织专家做好光伏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从国外引进教材。鼓励学校与光伏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按照光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聘请光伏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光伏专业科学研究水平。以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为基础,组建江西省太阳能研究中心。支持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院校参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重要项目科研和开发。支持江西蓝天学院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南昌理工学院太阳能光电研究中心、新余太阳能研究所开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科研和开发。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紧研究制订光伏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加大光伏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才。当前,南昌大学要立即成立光伏产业人才招聘工作组,力争在年内引进若干名高层次人才。加大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优先选派我省光伏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大学或企业进修。通过产学研合作,使教师在研发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
四、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省教育厅成立“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虞国庆;副组长为史蓉蓉,李小南,洪三国,宋雷鸣。领导小组成员为刘润保,杨波,汪立夏,杨慧文,胡军,邓弘,聂威,吕玉琪,胡新明,肖辉,张爱萍,伍悦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办公室主任由聂威兼任。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省教育厅将对厅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各校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全力推进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争取财政支持,建设一批光伏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购置一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光伏专业建设,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全省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优先筹集、安排资金用于光伏专业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加快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物质基础。
另外,省教育厅还将争取省财政适当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并在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亿元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各校开展光伏产业的科技研发工作。
调整南昌大学“211”工程第三期规划,将光伏产业项目纳入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监督、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利用好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争取教育部支持,做好新设光伏专业的审核备案工作。争取省发改委的支持,做好院校设置规划的调整工作,安排落实好每年高校和中职招生计划,帮助各校做好光伏产业人才建设规划工作。争取省财政厅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省人事厅支持,申报和建设博士后流动站。争取省科技厅支持,做好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以及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课题立项申报工作。争取企业支持,组织学校与企业对接,建立研发平台、对接平台、就业平台,为学校光伏专业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加强宣传力度,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心和重大举措,宣传光伏产业发展的意义,宣传我省光伏产业取得的成效,为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省教育厅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 |
责任
单位 |
责任人 |
协办
单位 |
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光伏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
支持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申报太阳能光伏学院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教处 |
支持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新余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教处 |
组建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今年9月20日左右举行挂牌仪式 |
高教处 |
聂威 |
规划处 |
建立新余、南昌、赣州、上饶、抚州、景德镇等6个光伏中等职业教育基地 |
职成处 |
邓弘 |
|
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光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
规划、建设与光伏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争取新增2至4个硕士授予点 |
学位办 |
胡新明 |
规划处
高教处 |
支持高校设置10个左右光伏本科专业 |
高教处 |
聂威 |
规划处 |
支持高职高专院校设置30个左右光伏高职专业 |
高教处 |
聂威 |
规划处 |
鼓励和支持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机械、机电、电子、电气、化学、化工、冶金、铸造、材料、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及管理等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专业 |
高教处
职成处 |
聂威
邓弘 |
规划处 |
扩大培养规模,满足光伏产业人才需求 |
从2009年开始,光伏专业争取增加3--5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培养1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招办
学位办 |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今年秋季完成10--20名招生任务 |
学位办 |
胡新明 |
|
南昌大学今年秋季完成300名光伏专业本科生招生任务 |
高招办 |
肖辉 |
规划处 |
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400名学生,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本科学生 |
高教处 |
聂威 |
|
2009年全省光伏本科专业招生计划安排不少于2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教处
高招办 |
对相关专业二、三年级部分学生按光伏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调整,组织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辅修光伏专业 |
高教处 |
聂威 |
|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从2006级、2008级专科学生中选拔400人、1000人,组建“赛维班”。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700名学生,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
高教处 |
聂威 |
|
2009年全省光伏高职高专专业招生计划安排不少于5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教处
高招办 |
2009年全省招收光伏专业中职学生6000人,以后再逐年增加招生数 |
规划处 |
杨慧文 |
职成处
中招办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光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
高教处 |
聂威 |
|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光伏专业科学研究水平 |
高教处 |
聂威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高教处 |
聂威 |
国际处 |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
争取财政支持,建设一批光伏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购置一批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
财务处 |
胡军 |
高教处 |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光伏专业建设,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
规划处 |
杨慧文 |
财务处 |
全省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优先筹集、安排资金用于光伏专业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
财务处 |
胡军 |
高教处
职成处 |
争取省财政适当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并在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亿元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各校开展光伏产业的科技研发工作 |
财务处 |
胡军 |
高教处 |
调整南昌大学“211”工程第三期规划,将光伏产业项目纳入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
学位办 |
胡新明 |
规划处
财务处 |
监督、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利用好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强光伏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 |
财务处 |
胡军 |
高教处
职成处 |
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
争取教育部支持,做好新设光伏专业的审核备案工作 |
高教处 |
聂威 |
|
争取省发改委的支持,做好院校设置规划的调整工作,安排落实好每年高校和中职招生计划,帮助各校做好光伏产业人才建设规划工作 |
规划处 |
杨慧文 |
高教处
职成处
高招办
中招办 |
争取省财政厅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财务处 |
胡军 |
高教处
职成处 |
争取省人事厅支持,申报和建设博士后流动站 |
人事处 |
杨波 |
高教处
职成处
学位办 |
争取省科技厅支持,做好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以及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
高教处 |
聂威 |
|
争取企业支持,组织学校与企业对接,建立研发平台、对接平台、就业平台 |
高教处
职成处
就业办 |
聂威
邓弘
张爱萍 |
|
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加强宣传力度 |
宣传部 |
汪立夏 |
|
作者: 来源:中国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