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欧盟“双反”,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反应过度,而是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性。“特别是媒体,不要见风就是雨,需要更严谨一些。”
2013年5月10日:《太阳能发电》杂志记者秋石北京报道:
就在距离6月6日公布“双反”初裁结果不到一月之际,一则“欧盟已同意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47%(平均)惩罚性进口关税”的报道,绷紧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神经。
近日,有媒体引用两名欧盟官员的话称,本周三欧盟执委会将同意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平均税率或为47%。
不过,今日有业内分析人士致函《太阳能发电》杂志表示,上述援引自外媒的报道可能存在着误差。
他介绍说,欧盟贸易专员Karel De Gucht之前的确提交了征收47%反倾销税的草案给欧盟委员会,而欧盟委员也已于8日把该草案下发给了27个成员国,并要求这27个国家必须在5月15日前提交不具约束力的评论(Non-binding Comments)反馈,以便讨论和投票表决。
该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并未有确切的消息,显示欧盟已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47%(平均)惩罚性进口关税。“5月15日只是各成员国提交草案反馈意见的期限,当天是否要开会讨论,我从各方渠道了解了一下,均没有得到明确的相关信息。”
而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述报道发出之后,欧盟方面对此次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人——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的发言人克兰西(John Clancy)——便透过媒体表态,“欧盟关于太阳能电池板提议的审查期是9个月,这就是说,在截至6月5日以前,不会有最终结果出来”。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有可能是欧洲部分官员故意把草案泄露给媒体,以在未来的谈判中更具话语权。“在去年的11月份,作为此次双反提案人的卡雷尔•德古特曾经主张和中国磋商。因此,近日来所传出的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不排除是欧方有意为之。”他表示。
而针对此次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在5月9日商务部举行的外贸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我们坚决反对设限,也将维护中方企业的利益。该案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关系到数十万人的就业,我们不希望看到贸易战。如果欧方对产品设限,中方将切实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希望欧方慎重采取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份,中国商务部已第二次将其对欧、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初裁结果的公布时间向后推迟至6月。此前,商务部曾将原定于2月20日的初裁结果公布时间推迟到4月5日。这也被外界看作是中方为应对此次欧盟“双反”的反制措施之一。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此次欧盟“双反”,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反应过度,而是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性。“特别是媒体,不要见风就是雨,需要更严谨一些。”他认为,对于国内的光伏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通过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等方式,实现行业的有序竞争,以促进价格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