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红:市场需求才是困局的突破口

2016-04-25 09:25:37 太阳能发电网
除了大声呼吁社会各界增强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外,更需要的是用心去自我成长,用心去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在客户的帮助下,形成经过验证的、客户真正认可的解决方案。

作者: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永红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2016年04期
原标题:赵永红:市场需求才是困局的突破口


  2016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几天之后的3月31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就“弃风限电”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声称将采取包括申请信息公开、向国家主管部门举报、申请行政复议以及法律诉讼等多种手段,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行业协会叫板地方政府,此事顿时引发可再生能源行业内人们的热切关注。
嘉兴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勤丰变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在光伏和建筑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目前该单位正在牵头制定中电联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标准。


  因为弃风、弃光掐断了这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电力输出,直接使得项目收益泡汤,所以对电站投资方来说,其严重性远超政府补贴的拖欠。
  一方面,争路条、求规模,几年的大干快上,并未让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成为滚滚的财源。而另一方面,地面光伏电站正在从西部退回到中东部地区,电力消纳难题也已开始出现在这些地方的电网工作讨论会上。
  那么,限发、弃光等困局,是否很快也会成为中东部地区光伏市场上的新困局?
  
  诸多“梗阻”
  最近和几家EPC机构、设计院的负责人聊起目前大型光伏电站的困局。
  近年来,特别是从国家能源局把分布式光伏的定义拓展到地面项目以后,光伏企业对于地面光伏电站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随之而来电站规模也越来越大。
  “至少20MW,最好50MW以上”。随着我国年度装机规模不断创新高,从国企、央企、五大发电集团到各类民营上市公司和光伏巨头们,国内光伏市场上的“有钱人”一下子越来越多,胃口也越来越大。
  不过,一边是业内纷纷在找土地、林地、水域建大型电站,另一边是限电、窝电、欠补贴还要给火电交钱,这明显算不过来的账,又如何运转呢?
  “听说光伏电站现在国家补贴力度很大,我们集团也打算介入。”这样的咨询,笔者所在的协会常常遇到。
  新能源果真风景这边独好么?
  长远来看,新能源确实有很多可讲的故事,以及可以畅想的梦想。这一产业的未来,的确无限美好。
  不过,在当下,如若闭目想象一下,全国各地大片大片的光伏电站,发不出来电,收不到电费,还无法融于当地环境——如此多的“梗阻”,又会激发我们怎样的感受?
  而天生具有分布式特性的光伏应用,又是怎么遭遇今天这样的“集中式”堵塞的呢?

作者:赵永红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