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拼血”:血多者逆势抢占市场份额

2012-09-07 10:41:50 太阳能发电网
         当地时间9月6日上午,占全球光伏市场70%的欧盟,在继美国之后,正式启动对华光伏太阳能产品反倾销调查。在中国光伏企业头顶悬挂已久的达摩克利斯剑在这一刻落下。   这对于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中国的光伏企业而言,是最差的消息。虽然在之前的45天内,在业内较有影响力的几家企业一直联合各
锡尚德而言,英利的情况相比要好一些。“即便是不赚钱,企业该出货还是要出。”梁田认为,“现在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挺不到缓过来的那天”。

  虽然光伏企业的倒闭消息此起彼伏,但在亏损时期却依旧提高出货量,仍是一些企业的选择。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媒体专员沈杨子对腾讯财经表示,阿特斯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便处于亏损,但出货量一直在不断提升。“亏损也得卖,不能不卖啊。”她说。

  在毛利率持续下跌的同时,不断提高出货量;即使亏损也要抢占市场。企业坚持的动力,是遥远处平价上网时代的美好前景,以及中国太阳能光伏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地。

  远水难解近渴

  “大家都知道的一点是,2014年以后,市场空间太大了。价格下降了,老百姓能用得起了。”苗连生对光伏行业的未来仍很看好。

  他在二季度业绩报告中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市场需求将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在9月到11月期间。

  事实上,英利在2011年上半年已开始转向,开展多方面的应对措施。除了多渠道寻求资金之外,英利产品的走向,也从单一的以欧洲市场为主,美国和其他市场为辅的策略,转向了三大战区,即欧元战区、美元战区及人民币战区。

  虽然自7月24日,德国公司SolarWorld等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后,离欧盟正式立案前的表决,有45天时间。但在苗连生很早就已经看到,这是大势所趋,欧盟的双反立案基本没什么悬念了。因此,中国市场的抬头与否,将成为企业未来转向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苗连生对腾讯财经表示,企业的策略调整虽然现在效果不大,但是估计四季度以后效果非常大了。“这有个市场培育的过程。但是也确实不敢说,这个行业从什么时候哗一下抬了头。现在谁也不敢说”。

  上述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国内的光伏企业中,英利的步子是迈得比较激进的,因为公司对于中国市场介入得较深、较早。但他对于中国市场在短期抬头表示不看好,“国内光伏组件的价格差不多每瓦4.5元人民币,相较于出口价格每瓦0.9美元,仍然要低不少。”

  他甚至预计,至少在一年内,看不到国内市场会大幅度提升的迹象,企业的盈利状况仍需要看欧美地区的需求量,看欧洲的财政补贴政策、经济的形势是否有所好转。“在两三年内,中国市场不会对拉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起到太多的作用,目前基本上没有利润。”

  该分析师称,对于下半年的行业前景不乐观。“相较于全球市场,国内下半年的市场情况还比较好,但即便如此,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招标的价格也会降低,直接导致利润的进一步受压。”

  此前,据媒体报道,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调整“金太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补贴政策,将现在的“事前装机补贴”变为“事后度电补贴”。这与2009年以来“金太阳”补贴额度不断下降的趋势一致。

  中国已有的太阳能光伏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希望在2012年装机容量达到21吉瓦。但这只是个规划,实际实施起来,似乎仍缺乏统一的具体的规划。

  一个事实是,中国没有像德国那样,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从老百姓手中购买多余的光伏电,并进行财政补贴。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建议,“并网问题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不要等各地过剩了才着急。”

  “远水解不了近渴,”苗连生坦言,“国家政策落地必然是好事,但政策落地的时候,中国的光伏行业还能剩下多少?这是个大问题。”

 



作者:杨甜甜、蒲彩 来源: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