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江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在江门鹤山市召开,2025年广东省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活动同步启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截至5月底,广东25个试点区域“光伏+建筑”应用项目累计新增并网容量548万千瓦,超过预定目标;新增并网项目年发电量约19.69亿千瓦时,发电量计价约8.92亿元。接下来,全省将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引与培育推广,各类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的规模、安装位置和光伏光电转换效率等将有明确规定。
25个试点新增并网超额完成近一倍
在江门鹤山址山镇莲珠新村,农房、文化馆、篮球场、停车场上架起一片片光伏瓦,映着阳光、蓝天、稻田,浓浓“未来感”扑面而来。
“光伏+农房不仅好看,更能为村里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莲珠新村项目运营方负责人姜春香说。目前该村年提供绿电达112万度,“光伏+”生态还使乡村引进更多业态成为可能。
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的良好局面,与鹤山的积极探索息息相关。作为全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试点县(市、区)之一,该市充分利用本地硅能源产业优势,与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2024年1月至今新增并网容量44.3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试点区域三年总新增装机规模不少于20万千瓦”任务目标。
现场会上,鹤山及同批试点的梅州丰顺、河源东源、广州花都作了交流,分享了风貌管控前置、应用场景拓展等经验。除农房外,各地试点地区还统筹各类公共建筑资源开展“光伏+建筑”建设,并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方式创新收益模式,进而提升社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在工商业领域,花都探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光伏企业投资建设运营,屋顶权属人享受电费打折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花都区副区长麦韶明说,今年1—5月,该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93万千瓦,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数据显示,自《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下称《试点方案》)印发以来,各地按照统一部署全力推进,25个试点区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助推风貌提升的示范项目。省住建厅厅长张勇介绍,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25个试点区域项目并网容量新增548万千瓦,占历年累计并网容量的61.7%,远超预定的300万千瓦年度目标。
将全面推广“光伏+建筑”应用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3%,是全国首个用电量突破9000亿千瓦时的省份。同时,通过发动社会资本参与“光伏+建筑”应用,可为“百千万工程”不断注入资金活水。
在此背景下,把光伏作为广东新能源开发的增量重点有重要意义。因此,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努力在全省全面推广“光伏+建筑”应用,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提质增效,解决试点布局“单点式、碎片化”、统筹协调“重效益、轻风貌”、开发模式“赚快钱、难持续”等问题。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接下来,省住建厅将会同有关技术单位修订《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指引》,进一步增强实操性;出台《广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对各类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明确应用规模、安装位置和光伏光电转换效率等。
根据《试点方案》,2025年底前,各试点区域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建设开发模式;新建各类园区实现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宜装尽装,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建成具有良好示范效果的农房不少于1000户,年度新增装机规模不少于7万千瓦。
会上,省住建厅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广东省“光伏+农房”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启动了2025年“光伏+建筑”供需对接、广东省“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和2025年广东省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活动。各地级以上市相关部门、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作者:邵一弘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