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克被逼走投无路 对赛维宣布讨债宣言

2012-08-20 09:47:38 太阳能发电网
     核心提示:事实上,欧美克的命运,正是整个金刚砂行业近年来的一个缩影。在光伏制造的推动下,这个细分市场也经历了从暴利到产能过剩的跌宕过程。   张福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焦虑地踱着步,就在几分钟之前,他刚接到银行的电话,电话那头再度重申,数千万的贷款月底就将到期,这对于张福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根对记者说。

  今年7月,新余市工商局办事人员告诉记者,连续几个月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供应商均来查询赛维的工商资料,而其目的也皆源于索要拖欠款项。“没有用的,新余当地对于牵涉赛维的案件一律不立案。”办事人员说,这一情况也得到新余当地律师的证实。

  而此前记者从新余市政府得到的一份专题报也显示,新余市“赛维帮扶小组”的工作之一,就是帮助赛维安抚其庞大的供应商。

  “好在我们的案子涉案金额比较大,5000万以上的案子可以去省里立案,但我们去了省里后得知省里把赛维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也不给受理。”张福根说。

  走法律程序受阻后,张福根随即又找到赛维CFO佟兴雪进行交涉。

  “佟兴雪显得非常淡定,他告诉我们可以去起诉。”张福根说。他认为,一旦起诉,则要到案子结束才能拿到欠款,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已

  经不允许他继续等待,而除此以外,对于是否能胜诉,张福根也并无把握。

  “如果赛维这次还不给我付款的话,我最多还能撑一个月。”张福根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目前现金枯竭,每个月亏损经营,库存很少,还面临银行的到期欠款。”

  事实上,赛维背后所隐藏的破产危机并不仅限于欧美克,本报记者证实得知,在金刚砂这个细分行业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被赛维拖欠了付款。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规模较大的企业被赛维拖欠达2亿多元,小一点的也有1.6亿元左右,“相比之下欧美克的欠款还不是最多的。”

  而目前,金刚砂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则不得不依靠一些副业上来弥补损失,还有一部分则只能从废渣回收中获取微薄利润。

  据本报记者了解,切片企业用过一次的切割液在进行回收处理后,可以成为新切割液的原料。而一部分被赛维欠债的企业,在拿不到赛维欠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拿赛维的切割液废渣来弥补一些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废渣,赛维也会将价格提高,“一般会高出市场价的50%。”

  上述知情人士称,欧美克也曾试图与赛维合作一个废渣工程,其原本想拉同样被赛维欠款2亿的奥克参与,但最后因为回收价格不能谈妥而告终。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公司,我还必须要面对我们的股东,现在股东之间也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张福根说。

  但张福根的焦虑并未能博得赛维的同情。8月13日,当张福根来到新余赛维总部办公室后,他看到前去讨债的人在佟兴雪的办公室门口排了一个长队,“佟兴雪在他的办公室里面一个个接待,每个人接待几分钟,就结束,随后喊下一个进来。”

  而见到张福根时,佟兴雪语气也非常强硬。“我们没有钱,要不只能给你一些电池片,但这还要我去帮你申请一下,来晚了就没有了。”

  事实上,在佟兴雪门口排队讨债的队伍中,6000万欠债的张福根还不是被欠款项最多的一个。在场人士透露,除原材料供应商外,赛维还拖欠了几位当地的建筑商3亿工程款,“还有一些当地材料商被拖欠1亿元。”

  “先给我1000万-2000万实际上就是我的期望。”在前往新余之前,张福根如此说道。但结局并未如他所愿。

  多面赛维

  赛维从注册开始便是一个“不在常规经营模式下的企业。”

  作为国内光伏行业中的风云企业,赛维以及其掌舵者彭小峰都头顶着光环与争议,但这并非真实的赛维。

  在多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供应商眼中,赛维从注册开始便是一个“不在常规经营模式下的企业”。

  据新余当地接近赛维人士透露,彭小峰最初带来新余的资金只有2000万左右,后通过其在香港的离岸集团柳新集团的反复注资,使注资增加到1亿元。

  彭小峰本人在江西的运作能力非常强,而江西省当时也看中了光伏产业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产业,于是两方一拍即合,江西省最终又分2次借给赛维2亿元。而这也一举奠定了赛维成立初期的根基,也为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并导致后续隐患埋下了伏笔。

  记者了解到,2005年,光伏行业刚刚兴起,硅片很紧俏,彼时,彭小峰采用的一套办法是,将对外宣称的产能在实际产能上扩大数倍,先把外界的订单都接过来,并且要求客户预先付款,赛维拿到货款后再去购买设备。与此同时,赛维拖欠设备商一部分货款,如此操作也让其规模日渐扩大。

  一位接近赛维人士告诉记者,赛维成立初期,彭小峰就当即从海外购买了20台切割机如此大手笔在国内也堪称首例,“当时一台切割机售价在1000多万,没过多久,赛维又进一步将规模扩张到40台切割机。”

  这样的扩张一直持续到2006年底,有很多赛维的客户向赛维投诉在支付了货款后没有拿到货物,一些电池片商们甚至要起诉赛维。“但同时,这些厂商又谁也不敢起诉赛维,怕赛维破产后,他们连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而上述接近赛维也坦言,在2006年底,赛维实际上已然亏损。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光伏行业,别的企业毛利都很高,只有赛维亏损,其主要原因就是赛维内部管理非常混乱。

  2007年,赛维第一次被媒体曝光其有做假账的嫌疑,上述接近赛维人士认为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的赛维实际亏损,账面却盈利良好。

  在赛维上市后,一下子从股市圈了2亿-3亿美金。而供应商们对此事最开心的,他们认为赛维的欠款应该可以还上了。但事与愿违,赛维马上又将资金砸向了硅料厂。

  赛维硅料厂一度号称投资达120亿,这也成为赛维最为失败的一笔投资。硅料厂没有建成,价格已经一泻千里,而随后硅料部分在香港上市也夭折。

  “如果说彭小峰第一把赌硅片是赌成了,成为首富,那么第二把赌硅料他是赌输了。”上述接近赛维人士说。

  “我认为,看一个企业的好坏,首先是有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靠本身的技术和管理来达成的,其成品成本要有优势,至少也是行业平均水平,靠做假账的企业其盈利是不可持续的。”上述人士还表示。

  知情人士还进一步透露,赛维2007年第一次被曝光账本做假,其操作方式就是将一部分废料浆和一部分切碎的碎硅片,用全新完好产品的价值去估算。

  而在赛维面临破产的时候,彭小峰个人却并没有破产。上述人士透露,彭小峰在赛维股票上市后即套现,已经套了1亿美金,可以满足其过很好的生活。但他一度不让其他高管套现,导致赛维内部高管之间闹矛盾。

  “现在唯一能收购赛维的也只有国企,正常的商业企业是不会去收购的,因为他没有收购的价值。”知情人士如此说道。



作者:卓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