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降价,光伏的又一次历史性拐点,终究还是来了。【历史大反转】涨价,2021年整个光伏产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始作俑者是硅料,至于硅料价格大涨的原因,光伏“大跃进”下的供应链失衡是问题根本。当产业整体扩张时,如果某一环节的扩产速度落后,那么必然拖累整体节奏,同时会引发下游对该环节的抢购。2020年是光伏玻璃
另一方面,过去多年,大厂们不约而同的迷恋上一体化布局,将触角伸向了各自的腹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又为博弈平添了一层迷雾。乱战之下,是坚守阵地死扛还是收缩阵线、聚焦优势环节?随着竞争逐渐白热化,恐怕所有企业都要面临这一问题。
总之,一场世纪大洗牌就在眼前,而大资本总是先知先觉。
“531新政”前夕,光伏正干的热火朝天,但大资本却在悄悄的撤离。当时有一项数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机构在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特变电工、通威股份等四家公司身上就套现了超70亿。
2021年以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概念始终站在资本市场的“C位”,但机构又在闷声出货。
事实上,早在2021年上半年,机构资金就在悄悄出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瓴资本退出阳光电源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进入三季度,资金继续流出,就连隆基、通威这等龙头公司也被大幅减持。截止到三季度末,共有845只基金持仓隆基股份,总持股量7.78亿股,环比二季度末减少了超20%;共有371家基金持仓通威股份,而在二季度末,这一数字为729家,近乎腰斩,持股量也从5.86亿股降到了5.26亿股,环比减少超10%。
“531新政”出台后的一年时间里,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曾一度蒸发超2500多亿,隆基股份的市值在两个月之内腰斩,无数投资者饮恨离场。
黑云压城城欲摧,不知这一次,又会有多少人折戟沉沙。
作者:文雨 来源:市值观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