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变数,是进步还是内卷

2021-12-01 10:32:48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行业的焦点,正在从“硅料”转向“电池”。过去一年,硅料环节搅乱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节奏。在上游和下游产业格局相对明朗的背景下,中游电池片环节的技术仍在不断迭代,新技术和新势力涌现,竞争充满活力,电池技术走向也决定了光伏行业未来的广度和深度。光伏行业的焦点,正在从“硅料”转向“电池”。电池环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光
电池技术只是起点,产业化才是目的。

近期,晶科能源发布N型TOPCon组件“Tiger Neo”,基于182硅片尺寸,量产输出功率最高620W,效率最高22.30%,双面率达85%,0光衰,量产良率已达到PERC水平。

晶科N型TOPCon组件预计2022年一季度开始量产,2022年全年产能规划10GW。光伏巨头正式吹响了TOPCon大规模量产的号角。

TOPCon跨越拐点,性价比全面升级

“性价比”是产业化推广的前提,TOPCon也不例外。

近日,晶科能源还发布《Tiger Neo N型TOPCon组件产品白皮书》,对N型技术的市场趋势、技术特点及经济性等进行了介绍,以其N型TOPCon组件为例:

更高的功率和效率:量产输出功率最高620W,组件效率最高22.30%,同样安装面积发电量增加4-5%,土地资源越贵、原材料和BOS成本越高,IRR优势就越大。

更高的双面率:相较于传统PERC组件70%的双面率,N型TOPCon组件优化双面率至85%,背面增益进一步提高。以100MW电站为例,在同样采用跟踪支架的情况下每年发电量可以增加340万KWh。

更优的温度系数:P型组件的温度系数为-0.35%/°C,N型Topcon组件优化温度系数至-0.30%/°C,在高温环境下发电量尤为突出,而全世界大部分电站的组件工作温度常年超过40°C。

更长的生命周期:相较于传统PERC组件,N型组件功率质保可达30年,首年衰减小于1%,保证30年后输出功率不低于原始输出功率的87.40%。以100MW电站为例,25年发电量累计相差6149万KWh。

更低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得益于组件功率和发电效率的提升,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N型TOPCon组件相对P型电池的BOS成本和线缆成本大幅降低,全生命周期的LCOE成本更低,项目IRR更高。

更突出的场景优势: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光伏基地,具有高温、高地面反射、强光照、多风沙等特点,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低衰减等优势比较突出。

在分布式光伏的平屋顶场景,双面率、低电流(安全性)等优势则比较明显;此外,在采用跟踪支架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效+双面+跟踪”的最优组合。

目前,N型TOPCon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随着效率的不断提高、工艺的持续优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优势还会更加明显,并且随着运营数据的积累、金融机构的认可和市场份额的提高,经济性优势还会加速提升。


TOPCon的恰逢其时

过去一年,光伏行业受硅料产能及价格的冲击,全行业“内卷”,其中电池环节和组件环节最为受伤。


作者:Mr蒋静 来源:阿尔法工场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