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西,新能源企业卖电给多晶硅生产厂,1度电能卖多少钱?答案是——0.0557元。“嗬,一度电才5分多钱,够便宜的。”听到这样的价格,有行业人士说,“发电企业居然能答应?这个价格卖,不亏本吗?”近日,蒙西地区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向记者反映,2016年以来,在与当地战略性新兴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专场交易”的过程中,发电企
据悉,为保障风电、光伏发电的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风电和光伏发电重点地区的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按照相关规定,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内的发电量,电网企业需按照包含国家补贴的标杆上网电价进行收购结算。以蒙西地区风电为例,如项目在2015年内核准建设,则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内的电价可以达到0.49元/度。
“近两年来,蒙西地区风电项目的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为1500小时。保障了1500小时的收购,基本就保障了项目至少可以不亏钱。”张某坦言,“额外的电量通过市场交易,即便是价格很低,也总比弃掉强,所以这么多年大家也就这么过来了。”
“‘强制低价’政策的实施条件即将改变”“所以,这一‘强制低价’交易也应该相应改变”
5年都“这么过来了”,为何新能源发电企业突然要打破现状呢?
“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是,明年开始蒙西新能源项目参与现货交易的规则将发生变化。可能是全电量进市场,也就是说,项目不再享受1500小时的最低保障性收购电量,全部要市场竞价;也可能是仅保留300-500小时的保障性收购电量,剩余绝大部分电量要市场竞价。”张某表示,市场竞争得出的最终电价势必会大幅低于当前0.49元/度的保障性收购价格。“价格下降这么多,项目会面临很大生存压力。”
除了保障性收购电量面临压缩,新能源项目还需要高价购入电力,满足负荷曲线的“考核”。“在现货市场中,新能源项目会像火电、水电等其他电源一样,分得自己的负荷曲线。新能源项目需要按照这条曲线的高低,相应调整自己的出力,这样才能完成电力交易。但新能源电力天生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在负荷曲线很高时,新能源项目可能因为风变小了、太阳被云遮住了等原因发不了电,导致无法满足负荷曲线的要求,因此需要花很高的价格去市场上购电才能履约。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投入上,这对我们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张某说。
在保障性收购、负荷曲线考核“一减一增”的背景下,如果还要拿出部分电量来执行0.05元/度的“强制低价”,那么蒙西新能源发电企业担心,项目的亏损风险将大大增加。
“我们现在想反映一下这个‘强制低价’的问题,希望能在这方面为企业找补回一点收益。”张某说,“毕竟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是大势所趋,企业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但‘强制低价’政策的实施条件即将改变,因为要推动市场化交易,当初的1500小时保障政策肯定会变动的,所以,这一‘强制低价’交易也应该相应改变。0.05元/度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作者:姚金楠 贾科华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