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动力电池的再利用规范政策在业内一直呼声很大。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 《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 (暂行)》 (下文简称 《规范》)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梯次利用形成可追
然而梯次储能技术梯次利用发展仍存压力。这是由于电池回收难、二次利用安全等问题在全球领域都属于摸索阶段。
动力电池发展至今,不同厂商电池的一致性较低,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技术标准不同,部分退役电池可能达不到储能电池的使用要求,并且电池容量、电压、内阻等在梯级利用时,会在很少的循环次数下形成断崖式下跌,对后期使用维护造成极大困难,整体来看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仍处在试点阶段。
加之,政策法规不完善,权责不清晰,导致回收率较低。尽管我国建立动力电池溯源平台,明确了各方责任,但缺乏健全的监管体制,导致大量电池经过非正规渠道回收,无法保障电池安全处理,影响了电池回收率。
建立统一标准 推动新型储能落地
针对目前电池梯次利用存在的问题,《规范》指出,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
同时 《规范》还提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主要编制单位就该政策进行的解读中显示,随着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实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向已经明晰。实现更高比例、更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电力系统需要储能等多种灵活性调节手段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与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阶跃式发展态势相适应,技术发展快、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的新型储能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生力军。
为鼓励新型储能的发展, 《规范》要求电网企业应根据新型储能发展规划,统筹开展配套电网规划和建设。对于新型储能项目,电网要公平无歧视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电网企业应按照积极服务、简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新型储能项目接网程序,向已经备案的新型储能项目提供接网服务。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 《规范》的出台对于《指导意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细化,将会更进一步地推动新型储能项目的落地和并网。
作者: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