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项目规范颁布 加强电池梯次化管理

2021-11-29 12:34:40 太阳能发电网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动力电池的再利用规范政策在业内一直呼声很大。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 《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 (暂行)》 (下文简称 《规范》)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梯次利用形成可追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动力电池的再利用规范政策在业内一直呼声很大。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 《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 (暂行)》 (下文简称 《规范》)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

梯次利用形成可追溯系统

目前动力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梯次利用的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多呈缓慢衰减趋势,当电池容量衰减到80%后,从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磷酸铁锂电池仍有较多循环次数,有较高梯次利用价值。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80%的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即是对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的过程。

工信部表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兴领域,梯次利用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退役量大、技术资源优势明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目前,梯次利用检测、拆解、重组利用等技术已较为成熟,电池残值评估、远程监控预警等技术不断优化提升,梯次产品已应用在储能、备电等领域。

梯次利用在储能电站中最常见,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起步早,已有成功的示范工程和商业项目,如美国特斯拉已先后将梯次电池用于个人或商业储能项目。

国内电池梯次利用逐渐走向商业化。目前,商业化的储能主流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无疑是规模化储能的中坚力量,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的装机容量占比仍然超过90%。但抽水蓄能因为投资和站址的要求较高,未来增长空间受限。而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因为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储能技术,更是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标配。电化学储能全球装机占比从2017的1.7%上升到2020年的7.4%,且未来的成长空间依旧巨大。

近两年新投运的梯次利用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工商业储能分时电价套利,地域集中在江苏。在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中可以利用退役电池形成储能系统,实现峰谷套利,降低充电成本。

从未来发展潜力而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在电力储能、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具有较大市场空间。有预测,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202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


多家企业加入回收梯次电池利用仍存挑战

市场机遇显而易见。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电池供应商,以及蔚来等整车厂正在积极布局。

10月12日,宁德时代表示将在湖北宜昌投资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金额高达320亿元。这并不是宁德时代一家独有的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下半年,LG能源、SK创新、三星SDI、特斯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纷纷入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同时,电池企业进入回收市场也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迅猛,特别是我国钴、镍、锰对外依存度超过90%。电池制造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将大大节约材料成本。


作者:郭宇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