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2021年电荒:政策分析与选择

2021-11-28 18:24:44 太阳能发电网
受到国际关注的2020年12月我国局部电荒还不到半年,2021年更为严重的电荒又不期而至。2021年5月下旬以来,南方等多地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受到国际关注的2020年12月我国局部电荒还不到半年,2021年更为严重的电荒又不期而至。2021年5月下旬以来,南方等多地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主要集中在“
03
完善煤电产业政策保障安全降碳

提高对完善煤电产业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要把认识统一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思想上来,深化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底线重要性的认识,牢牢把握能源禀赋以煤为主的国情,充分认识当前及较长时期煤电供应与电力需求在较高增长阶段存在高粘性的特点,客观分析并完善当前的电力产业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改革完善纠偏煤电煤炭政策是国家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有效平衡电力供需;要加强电力规划、政策法规、科学监测等工作。10月9日国家能源委会会议要求,结合近期应对电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况,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纠正“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时“减碳”。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设立支持包括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在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并确定了综合性支持政策。11月23日,人民银行表示将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有效落地。10月19日、11月2日和1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三次公开强调“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11月18日李克强再次公开强调,“支持煤电企业的各项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电力稳定供应”。

要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改革完善纠偏电力特别是煤电产业政策,统筹经济和电力发展、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政府管理和市场手段之间的关系,站在电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度,提高政策的协同性、灵活性、前瞻性、公平性,不断提高电力发展预期和周期管理水平。

完善煤电产业链供应链价格机制

要对现行能源电力行业政策进行评估、完善和纠偏,完善能源电力政策体系,把能源安全是底线的要求嵌入政策体系,根据煤电定位改革煤电价格制度、完善电力调峰和辅助服务市场,建立中长期煤电价格联动市场和合同约束机制,完善体现煤电安全价值的政策体系,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从当前对煤电电量和价格政策和市场机制综合来看,长期以来存在煤电补贴非化石能源及居民(公益性事业用户)和农业用电问题,这种交叉补贴的不公平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煤电对前者补贴体现在电能量损失及电能质量比价的电价损失两个方面,对后者补贴体现在电网输配电足额回收上。无论是政府干预还是市场手段,这两种补贴导致了与电网和非化石能源相比,煤电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严重不对等,并长期导致了公众对煤电产业链供应链收缩预期。

煤电价格机制要体现煤电安全价值。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保供调峰”)对煤电定位的要求,煤电既需要有装机的充裕性,又需要能够提供调峰和辅助服务的灵活性,煤电产能利用率存在长期下降趋势。煤电在电力系统的这种定位,是发挥煤电安全价值的基础。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现状以及煤电稳定性和灵活性特点,决定了煤电产业链供应链在我国绿色发展转型中具有兜底保供电和灵活性调节的安全价值。煤电产业安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备用价值、稳定价值、灵活价值、支撑价值等方面。

两部制电价制度是符合体现煤电安全价值的有效形式,对特定的电力系统,既能够激励提供装机充裕性,又能够激励提供灵活性服务。煤电两部制电价制度应该根据新型电力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煤电产能利用率的情况,对电量电价和基本电价比例进行调整,激励煤电产业链供应链提高效率。

政府如何对煤电安全价值定价,或者如何设计市场机制才能体现煤电的安全价值,是一个难题。但是,现在能够体现绿色价值的绿色电力定价方式,一个是长期以来的政府定价和补贴制度以及优先发电制度,另一个是绿证交易市场或正在试点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正在落地。对于煤电产业,除两部制电价制度外,应该探索把同网同质同价落实到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中长期市场,在多层次电力市场中体现煤电安全价值。同步完善煤电和煤炭中长期市场,建立煤炭、煤电和用户风险共担的价格调整机制,充分发挥煤电煤炭中长期市场“压舱石”的作用。

要按照2015年中央9号文件对电网的功能定位、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推进电网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10月9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的要求,加快推进电网体制(特别是调度体制)和电力市场化改革。

建立能源电力供需预警及应急体系

当前一个紧迫的问题是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建立电力供需预警机制和保供应急保障体系。国家应该建立各层级电力供需平衡预警和煤炭供需平衡预警体系,提高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预警体系应该结合国内外经济及能源供需形势,主要包括涵盖3至5年的中长期滚动预警以及3至12个月的短期滚动预警。电力供需预警纳入中长期能源电力规划、年度能源电力运行计划以及安全生产管理。

能源电力供需平衡预警体系一方面突出做好绿色电力供需平衡,推动电力清洁化转型,另一方面要突出做好覆盖煤电产业链供应链的能源电力供需平衡,充分发挥煤电产业链供应链兜底保电力供应的作用。综合动力煤产能、价格、库存、贸易等因素,做好动力煤供需平衡预警。

在建立完善能源电力供需预警机制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落实责任部门,研究预警方法,贯通供应需求,兼顾短期长期,区分不同等级,统筹国家区域,定期发布信息,引导社会投资,关注公众舆论等基本原则。

同时,在建立完善能源电力保供应急保障机制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完善法规体系,压实主体责任,组织迅速有力,强化部门协同,有效配置资源,依法干预打击,防范产能过剩,认真复盘整改,注意舆论引导等基本原则。



作者:韩文轩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