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县城里的光伏垄断

2021-11-23 06:32:54 太阳能发电网
编者按:襄城县作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试点城市之一,在探索模式的道路上是有争议的,7家代理商的诉苦,是理解地方落地执行情况的一个切面。国家能源局,今年7月,针对坊间有关整县推进政策疑问,专门提出五大工作原则——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然而不少地方却念歪了“真经”,背离政策

混乱的整县推进市场

作为全国676家整县推进试点城市之一,襄城县的初衷,希望快速形成“襄城模式”能够在河南推广。

但是“襄城模式”却在襄城内部引发不小争议。

在从事光伏行业安装代理多年的王军看来,襄城政府和豫能公司签约的300MW电站可能存在“虚空备案”。

正常的操作流程应该是,企业先和农户沟通合作意向,确定安装功率数后,受委托拿着农户的资料,提交到电业局,由电业局统一整理后递交给发改委,再由发改委进行备案。

“但是豫能公司备案的300MW却逆向操作,先提前备案,再去和客户商谈电站建设意愿。这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王军说,用户愿不愿意安装,用户如果自己想出资建设怎么办,如果有些用户已经和其他光伏公司签约了怎么办,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变量。如果最终实际用户安装达不到300MW的量,那可能就属于虚空备案了。

突然而来的行政命令也让王军哭笑不得。今年10月的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库庄镇政府人员的陌生电话,对方称,“为了避免给你造成损失,以后库庄乡就不要来(开发客户)了,我们已经和其他厂商品牌签约了。”

这通电话让王军觉得很好笑,他当时有些赌气地回道,“你说不让我装就不装了,我怎么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呢?现在网络上诈骗电话那么多。”不过,库庄镇确实是豫能公司在襄城的首个试点乡镇。10月20日,豫能控股曾宣布在襄城县库庄镇境内投资1.7亿,建设电站30MW。

不过,即使有行政命令的加持,库庄镇的光伏推进计划在现实中也遭受了不小的挫折。库庄镇曾在2020年就推出打造光伏小镇的计划,但后来一直没有推行成功。“我们这条街上,都不怎么乐意安装光伏电站。租金没多少,担心实际建设后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房屋想要扩建加高,屋顶光伏电站要不要拆,很麻烦。而且担心存在不透明条款,安装上后,出了问题去找谁呢?”库庄镇主街道上的一商户提到,自己村里有一户就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几年来,有多家安装公司来这条街道上兜售光伏电站,但他们一直都很抗拒。

即使有意愿的农户也并不一定能安装上。隔壁乡的刘鹏发在农忙季节刚过后,手上正好有些闲钱,想在屋顶上自费安装一套光伏电站。10月,他带着相关材料证明,跑到电业局申请备案,因为备案迟迟未通过,安装电站的计划一直搁浅着。

而且,在光伏电站建设的租赁模式中,豫能公司给予农户的租金也比其他公司要低得多。

豫能公司和农户的租赁协议中,每块光伏板给付农户的租金是30元/年。而正泰、中来、阳光、天合等市场上厂商给的租金已涨到40元以上。“农户也会质疑,别家给的租金多,你为什么不让我们装别家的?”王军称。

王军曾和豫能公司的工作人员打过交道。“豫能完全是个光伏行业的新兵。他们在今年8月派人来襄城调研,闹出过很大的笑话。调研人员写的调研报告,在提到成本估算时,把后期运维成本定在0.2元/瓦/年,而实际上这部分即便给5分钱,市场上都有一票人抢着干。”

在许多代理商看来,整县推进,如果是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屋顶,确定一家大型国企(或央企)来操作,融资成本低、获取资源能力强,效率也高;但是对于分散的个体农户,如果由一家央、国企包揽,根本不现实。市场上农户居住分散,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一户户去沟通,而且每家每户屋顶适不适合安装也需要勘查,譬如房屋坐向,光伏板安装角度,有没有树木遮挡等等。如果前期勘查设计不好,也会影响电站的真实发电收益。这一块应该交给更为灵活的民企来开发建设。

“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渠道分布广,在行业也耕耘多年,它虽然小,但灵活,更贴近市场,对终端市场更敏锐。”刘译阳称。

“一企包一县”背后的利益博弈

不止襄城县,河南多地,均陆续出现暂停光伏电站备案的情况。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仅仅河南省,就有包括镇平县、修武县、叶县、濮阳县、邓州市等至少10个试点地区出现明令或实质暂停备案。

河北一光伏品牌方也反映,河北省邯郸、邱县、馆陶、肥乡、安平等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湖南省常德、韶关也陆续出台文件暂停光伏项目备案。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各地祭出“拖字诀”,主要是整县推进之后,“一企包一县”探索模式的盛行。这波“一企”的主角主要是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集团、大唐等大型央企、国企。他们积极响应碳达峰指标,加入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抢夺战”。

国家能源集团曾对各分公司提出新的目标,要在一年(2022年底)后,开发要不少于500个县(市、区)域,不局限于主导或者合作方式。而在短短的5个月,国家能源集团也已经签下了23个县(市、区)。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更是在10月的一场论坛上宣布,到2025年,国家电投要建成世界一流光伏产业。截至11月,国家电投已经拿下41个县(市、区)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协议。


在各种雄心壮志的宣言中,不仅许多国企央企迅速和地方政府签订独家协议,各路资本也想在产业的宏阔天地中分得一杯羹。

兴业银行、 工商银行的地方分行,都找到李洪兴,希望能在光伏贷款方面展开合作。

李洪兴在一家光伏品牌担任区域招商经理,曾被多家国企邀请去讲解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方面的课程。他最能明显感觉到政策红利下,各方资本踊跃的心态。

但是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企和地方签署独家开发协议后,非常不满:“怎么找我取完经,这些大企业就直接搞起垄断,把耕耘多年的我们拒之门外了。”

分布式光伏市场几乎陷入了“怪圈”。所有人都想争抢分布式光伏的蛋糕,但每一方品尝下来似乎都有些食不知味。

“他们很难挣到钱的,我都给他们算过一笔账:假设10千瓦电站,一年12000度电,河南这边电价按照0.379元/度电,一年收益4400元。成本上,光伏组件成本2.1元/瓦,逆变器0.3元/瓦,安装建设成本1.3元/瓦,总成本差不多要3.7元/瓦。10千瓦总成本就是3.7万元。他要给农户租金大概是一年就有600元。这样计算,静态投资收益,都要10%了。”李洪兴告诉凤凰网《风暴眼》。

李洪兴说,如果算上融资成本,每年收益率还要大打折扣,可能只有6%左右。

一家在地方拥有渠道优势的国企融资负责人表达了类似观点。“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不高,也就7、8%左右,远不及集中式光伏的收益率,而且管理上也更为繁琐。”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它们之所以愿意入局,有自己的小算盘。地方政府的整县推进计划,更希望背靠有资金实力的国企操盘。它们愿意伸出橄榄枝的同时,寄托于政府可以批地,让他们参与到利润更高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也在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因为市场的火爆,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仅仅国庆前后,组件价格就从1.8元/瓦左右攀升至2.1元/瓦。

很多国企签约下开发协议后,因为组件成本的上升,目前都暂停了建设安装。李洪兴说。

凤凰网《风暴眼》在走访襄城县了解,豫能公司自9月4日正式进入县城以来,仅仅完成6家电站建设,其中包括3户农户屋顶,另外3户是库庄乡政府、库庄小学、库庄中学的屋顶。

即使是民营安装公司也觉得,今年组件成本实在太高了。北京一家民营光伏电站投资方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由于成本上涨,今年一直是卡着最低投资回报率7%的红线做的。

不过,作为光伏行业的老兵,李洪兴点出了大型厂商或集团疯抢下游市场背后的长远逻辑,“谁掌握了终端资源,就有了话语权。除了迎合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外,终端资源包括渠道和农户,尤其是农户自愿,都是建一户少一户,掌握底层用户数据,未来还可以搭建更多元的商业逻辑。”

这些都是厂商更长远的战略部署。但是对于代理商梁泽来说,这跟他关系不大,他只是渠道资源上的一环。他眼前最大的危机,就是如何把前期开发的上百户电站,获得备案,然后让农户屋顶真正可以并网发电。2016年,他曾在晶科光伏位于越南的海外分厂,任管理岗。他当时的想法很纯粹,就是搞精通光伏相关知识,有朝一日回到国内,独立门户自己干。如今,他已经拿下河南两区6县的代理,但如果类似的“襄城模式”推广普及下来,梁泽忧虑自己在国内将无用武之地。梁泽不得不为将来做最坏的打算——假如国内进展不顺,等越南疫情结束后,他可能就要退回越南市场。他已经花钱购买英语网课,每天深夜时,跟着屏幕另一端的老师,练习口语。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原标题:县城里的光伏垄断:租金30元的国企大包大揽 40元民企无处立足



作者:刘培 廖越 来源:风暴眼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