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转型至今仍是两幅面孔:一是拜登着急上“新”,一是传统能源巨头们仍在努力念旧。“为什么不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什么不公布实现零排放的时间表?”……作为美国最大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的CEO,伍德伦早已习惯了被各类环保主义者堵在公司总部楼下如此“拷问”,但到目前为止,可再生能源依然不在这个石化巨头的时
【伍德伦的杀手锏】
现阶段,美国风能和太阳能的普及,的确还有很多局限性。
首先是效益帐不划算。
以美国最钟情可再生能源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由于风力发电的普及,2011年至2019年,其电费涨幅达到了美国其他地区的近7倍。
在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这个涨幅显然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其次是,资源帐也不太划算。比如,光伏就被经常认为是一种非常浪费土地资源的能源形式,其发电站占用的土地面积是天然气或核电站的300-400倍。
另外,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也有待考验。近期,欧洲的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巨涨,就被认为与其大量使用的风力发电不稳定有很大关系。
除了这些问题,另一项因素也让美国传统能源巨头们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没有那么紧迫——他们对解决减碳问题,有一套自我方案,比如:
提升天然气的占比,以及大力推广碳捕捉技术(CCUS)。
CCUS全称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其核心是把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并循环利用,如生产涂料、包装材料等。
在可再生能源问题上最顽固的埃克森美孚,就从2000年起全力投入了CCUS技术的研发,至今已投入超过百亿美元,在行业内拥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埃克森美孚认准的碳减排最有效途径,也是CCUS。
今年,公司即宣布,将在2025年前,再追加30亿美元投资到CCUS项目,并预计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等地的能源业务中,实现每年捕捉9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每年种植1.5亿棵树。
美国能源企业热衷于CCUS技术,背后也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比如2019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能源部,就出资1.1亿美元用于研究CCUS技术。
几天前,美国能源部甚至还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通过大量部署“吸碳机”,从大气中抽走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
【取小舍大的核电战略】
和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比,拜登政府对能源转型和减碳计划的另一大特征是:继续强化核电的发展,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发展小型核电。
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多国政府启动了削减核能的计划。
日本将核能发电比例从福岛事故前的27%降到了如今的2%;世界核能第一大国法国计划到2035年将核能占比从75%降到50%;德国将于明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实现完全弃核。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美国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其背后原因之一是,他们要发展的小型核电,有很多传统大型核电所不具备的优势。
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核电站,不但投资巨大,且建设周期较长(4-5年),投资回报时间也长,一旦发生事故,破坏性也极大。
而小型核电站则投资小建设快,回报快,并且更加安全可控。
比如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研发的,可以产生1.5万千瓦电力的eVinci微型反应堆,就只有一个集装箱大小,其电站建设只需不到30天时间。
而且,由于功率小,反应堆芯热量较低,便于降温,小型核电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被大幅降低,即便发生,也具有快速响应且影响较小的优势。
目前,拜登政府对小型核电站的发展步伐已明显加快。
今年1月,美国能源部公布的五个反应堆支持项目,就全部是小微核反应堆;今年6月,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还首次批准企业可生产高丰度低浓铀;8月,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则宣称,到2035年,在管辖区域内,将实现天然气和小型核电对煤炭发电的完全取代。
总结起来就是,美国虽然也在不断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相比欧洲等激进推动新能源战略的国家而言,它从事实上采取了更保守、更渐进的能源转型和减碳路线,甚至是更主张在现有格局下优化能源结构,并注重借用新技术和新方式去解决现有能源方式的老问题:
包括,更重视天然气的推广,更重视CCUS技术的应用,更重视未来小型核反应堆的发展。
这其中还藏着埃克森美孚等巨头对产业节奏和经济帐的双重算计。
在可再生能源还不够成熟,也不划算之际,先让英国石油、壳牌等欧洲企业去往前冲,等到技术和市场更加成熟,产业真正到了大规模盈利拐点之时,再凭借自己强大的资本实力快速跟进,弯道超车。
作者: 吴 锐 来源:华商韬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