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令人惊讶地经历了一场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据中国媒体报道,从东北的吉林到南方的广东,中国约有 20 个省份实施了限电或“有序用电”。中国本轮大规模“拉闸限电”是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的供应突然收紧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因此,国际能源
夏秋之交,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令人惊讶地经历了一场大面积“拉闸限电”现象。据中国媒体报道,从东北的吉林到南方的广东,中国约有 20 个省份实施了限电或“有序用电”。
中国本轮大规模“拉闸限电”是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的供应突然收紧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因此,国际能源市场的供应紧张确是其电力短缺的一个原因。然而,中国此次用电短缺并不仅仅是由于国际能源供应的动荡造成的。
虽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来确定中国本轮停电的根本原因,但专家们已经指出了几个潜在的驱动因素,不同省份的驱动因素不同。这些因素包括:
- 电力市场不健全。这意味着发电厂无法传递或对冲上游上涨的燃料成本,从而不得不在“越运营越亏损”,和“不运营”之间做出选择。
- 煤炭供应短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限产和进口限制造成的。
- 全球价格上涨。这刺激了工业和制造业产出,导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 中国政府对各省的能源消耗和强度的“双控”目标,导致一些省份采取了限电措施。
- 一些省试图“攀登碳排放高峰”,导致一些省份在全国碳排放达峰前试图扩大工业产出。
这使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坚持控能降碳的环境政策、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减少经济对重工业的依赖,还是回到以前的以燃煤发电、高耗能工业、政府主导电价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寄希望于后者能够缓解当前的电力短缺和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在这种困境之间徘徊需要“对症下药”,仔细诊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平衡短期调整和长期结构性改革。最近的政策行动表明,中央和一些省级政府正在采取更加平衡的方法。10 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DRC) 采取措施保障煤炭供应,同时扩大电力市场改革,允许燃煤电厂将更多成本转嫁到消费端。9 月,广东省重申了限制重工业产出增长的承诺,以确保在实现环境目标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林江 柯意志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