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在夹缝中拉锯

2021-10-25 14:23:44 太阳能发电网
去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高层领导的表态,为中国减碳路径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让光伏成为了大国竞赛的关键领域,整个行业成了星辰大海,增量无限广阔。但今年作为“十四五”的首年,却遭遇了从硅料、硅片到玻璃、胶膜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上涨,光伏发电成本被持续拉高,最终抑制了终端的装机需求。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
去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国家高层领导的表态,为中国减碳路径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让光伏成为了大国竞赛的关键领域,整个行业成了星辰大海,增量无限广阔。

但今年作为“十四五”的首年,却遭遇了从硅料、硅片到玻璃、胶膜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上涨,光伏发电成本被持续拉高,最终抑制了终端的装机需求。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5.56GW。而业内此前普遍预测国内全年的装机量在55-65GW之间。这意味着今年剩下的一个季度光伏装机压力很大。

光伏发电成本高企,下游装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行业的利好政策却在不断释放,从整县推动光伏试点到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为下游需求添柴加火。

光伏行业处于利好与利空因素的夹缝当中左右摇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光伏ETF(515790)自年初以来总体呈上涨趋势,但受到产业链涨价抑制装机需求的影响,出现多次回撤与反复,从中不难看出投资者间的复杂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最新一期的多晶硅料价格依然维持涨势,保持在近十年的价格高点,且这个价格较之于今年年初的价格已翻了三倍。不断上升的装机成本之下,今年的光伏装机目标能否完成,还是一个未知数。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光伏行业的星辰大海是真的,但眼下的困难与窘迫也是真的,是必须要绕过去的槛儿。困在夹缝中摇摆的光伏产业,需要一个拐点。


01、涨价,不能承受之重

硅料涨价造成光伏组件价格上涨,从而抑制了终端的装机需求。

“别让硅料烫伤了整个光伏行业”。去年业内人士对于硅料涨价的呼吁言犹在耳,但却没能阻挡住今年硅料价格的继续飙升。

今年以来,硅料曾迎来短暂的小幅降价阶段,但在8月份之后开始反弹。

10月2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最新硅料价格显示,本周国内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6.0-27.3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6.87万元/吨。这个数字相比年初不足8万元一吨增长超过3倍,且保持在近十年的价格高点上。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因能耗双控限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工业硅粉价格屡创新高,多晶硅料成本随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下游开工率提升带动了需求,导致供不应求的状态。

涨价虽然对于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等硅料生产企业是短期的直接利好,却造成了两个严重的不良后果,最终都打击到了整个行业的景气度。

一是造成光伏组件价格上涨,最终抑制了终端的装机需求。

受到硅料涨价影响,2021年组件重新回到2.0元/W的时代,并且随着硅料价格上涨还有增长趋势,这拉高了光伏发电成本,也造成部分项目停工。有业内人士指出,组件价格1.80元/W是企业承受的上限,超过此价格,则部分企业及项目将出现亏损。

二是造成“供应链失衡”,其他环节厂商利润受到程度不一的损失。

光伏产业链四大重要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目前除了硅料供不应求外,其他环节皆处于产能过剩的状况,因此对于上游硅料的涨价并不能做到很好的传导,利润也受到程度不一的损失。

损失最为严重的当属电池片企业。以电池片为主营业务的爱旭股份今年上半年亏损2000多万元,其业绩受到上游价格的打压和下游需求的制约,话语权几乎是各环节中最弱的。

行业格局较为分散的组件企业。虽然今年下游组件价格有所提高,但提价幅度远不比上原料成本的增加。

上半年亏损近1亿元的东方日升在其公布的调研活动信息中表示,“上游材料供应紧张且价格阶段性高位,盈利能力阶段性提升对下游电池组件形成巨大挤压,导致电池组件盈利能力阶段性下降。”

此外,根据机构索比咨询近期的调研,受产业链上游涨价的影响,部分电池、组件企业开工率已不足50%,业绩表现堪忧。这与通威股份上半年接近2倍的净利润增速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作者:荆玉,编辑丨杨旭然 来源:巨潮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