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能源电力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中电传媒新媒体编辑部整理出党领导的能源电力事业从延安时期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历程、重大事件,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1. 1941年,创建
50.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投入商业运行
2004年12月30日,我国国内距离最长、输气能力最高的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实现全线商业运营。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全线开工建设,投资总规模约1400亿元,其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苏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10个省区市,主干管道全长4000千米,年输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
51.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规定,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费用分摊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52.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共28条,从资源管理、煤炭供应、煤矿安全、循环经济、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下发的对煤炭工业发展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是煤炭工业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对煤炭工人的深切关怀。
53.2007年11月,核电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标志着我国核电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争取达到4000万干瓦,并有1800万干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我国核电技术发展路线已经确定,新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已开始就引进设备与技术开展工作。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906.8万千瓦,三门、海阳、红沿河等核电项目已相继启动。
54.2007年8月,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电监会发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
55.2008年1月中旬,南方地区暴发冰雪灾害,煤电油运持续紧张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电网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7个省(区、市)出现了拉闸限电,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煤炭石油等物资供应因交通受阻而长时间中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同煤集团等众多能源企业全力投入抗灾保供,并最终取得抗灾的全面胜利。
56.2008年3月,国家能源局成立,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2008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能源局;8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运行。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能源局具体职责为: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行业节能的政策措施;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57.2009年12月26日,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获通过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将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58.2010年1月2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2010年1月2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任能源委员会主任,包括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主要负责人出任委员。
59.2010年6月25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获审议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开始施行,能源法律框架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于2010年6月25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特定设施的专门法律,体现了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油气资源和管道运输安全的高度重视,为油气输送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2009年12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60.2010年7月6日,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大幕拉开
2010年7月6日,矗立在上海东海大桥东侧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送入上海电网,这标志着中国首个也是亚洲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部风机并网发电。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大幕就此拉开。
61.2010年7月12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2010年7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会议。会议要求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对没有改造过的电网实施升级改造;对已改造过的,因电力需求增长又出现供电能力不足的电网实施升级改造,更好地满足农村需求;基本解决农田灌溉、农业大棚、烟草和茶叶加工等农业生产用电问题。
62.2010年7月29日,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开工,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建成,少数民族地区能源建设提速
2010年7月29日,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同时开工建设。该工程将于2012年底建成,届时西藏将与青海实现电网联网,彻底解决西藏缺电问题。11月3日,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新疆电网正式并入国家电网,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居民的用能条件。
63.2010年9月20日,中国在运核电机组突破1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0年9月20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月21日,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核电装机达到13台、1080万千瓦。截至当年,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6台、2871万千瓦,占全球的40%以上,中国成为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64.2011年8月初,光伏标杆电价出台
2011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业界呼唤已久的标杆电价出台。通知称,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国家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65.2012年7月1日起,居民阶梯电价全国实行,引领资源性产品进入“阶梯定价”时代
从2012年7月1日起,全国除西藏和新疆以外的29个省(区、市)全面实行居民阶梯电价。自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征求意见稿起算,阶梯电价政策经过长达20个月酝酿后,大部分省份的首档电量覆盖率超过80%,有的省份甚至超过90%。这种充分听取民意的“阶梯式”定价方式,将为下一步水价、气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供镜鉴。
66.2012年8月15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并网大国
2012年8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截至6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并网大国。其中,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并网风电达到5026万千瓦,六年年均增速87%。
67.2012年,能源领域“十二五”规划相继公布,中国核电重启备受瞩目
2012年是中国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密集发布年。在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页岩气发展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以及《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之后,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了广受关注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两个核电规划以正式宣告重启中国核电而备受瞩目。
68.2013年7月2日,国家发改委:核电实行标杆上网电价 每千瓦时0.43元
2013年7月,为促进核电健康发展,合理引导核电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部署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通知规定,将现行核电上网电价由个别定价改为对新建核电机组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并核定全国核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0.43元。
69.2013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环保电价体系 短期内居民企业用电价格不变
国家发改委2013年8月30日宣布对现有电价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和环保电价,每千瓦时电上调2厘到7厘不等。发改委表示,这次电价调整属于结构性调整,并非煤电联动。受煤炭价格降低影响,短期内居民和企业用电价格将保持不变。
70.2013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通知下调上网电价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2013]1942号),本次电价下调为全国性火电上网电价下调,《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51号),决定在保持销售电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电价水平”。根据《通知》要求,火电上网电价的调整自2013年9月25日起执行。
71.2013年10月24日,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机组并网发电
2013年10月24日,由哈电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向家坝水电站800兆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使我国水轮发电机制造水平由700兆瓦级跃升到800兆瓦级,创造了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水电机组的最高纪录,也创造了世界之最。该机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在试运行过程中,机组运行稳定、操控可靠、状态良好,多项指标超过合同标准,最优效率达到94.65%,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72.2014年5月20日,中俄能源合作尘埃落定
2014年5月20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历时逾10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尘埃落定。
73、2014年8月,中国两大核企共同打造“华龙一号”
2014年8月,中核与中广核正式签署了关于“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协议,同意进行技术融合并使用共同名称“华龙一号”(HPR1000),并且在堆芯设计上使用中核的177个燃料组件的方案。所谓“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指的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被称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
74、2015年1月20日,我国人均装机达1千瓦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共136782万人。而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36019万千瓦。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平均每月为60万人左右,而发电装机增长速度平均每月在800万千瓦左右,进入2015年2月,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已经历史性突破1千瓦。
75、2015年2月,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
截至2015年2月底,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04万千瓦,继续稳居我国第三大发电类型和世界风电装机首位。全国31个省份均有并网风电场,其中内蒙古、甘肃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25万千瓦和1053万千瓦,河北、新疆、山东和辽宁超过500万千瓦。
76、2015年3月15日,新电改方案发布 13年后电力体制改革重新启程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提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电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以及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等六个核心配套文件,明确售电、交易机构设立等细则。备受瞩目的中国电改再度启程。
77、2015年4月24日,电力法迎来修订
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有关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的规定作出修改: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中的“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该修订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78、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首倡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79、2016年1月11日,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开工
2016年1月11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准东—皖南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准东、皖南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线路全长3324千米,送端换流站接入750千伏交流电网,受端换流站分层接入500/1000千伏交流电网。工程投资407亿元,于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计划2018年建成投运。
80、2016年9月3日,中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
2016年9月3日,中美两国在G20杭州峰会前完成了国内批准《巴黎协定》的法律程序,正式加入《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的规定,协定生效须满足55个公约缔约方加入协定和加入协定的公约缔约方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量55%的“双55”条件。
81、2016年11月17日,能源领域“十三五”规划相继公布
2016年11月17日,《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获国家能源委审议通过。随后,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电力、水电、风电、煤层气、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太阳能等一大批能源领域专项规划相继公布。
82、2016年12月12日,中核热核聚变实验堆关键技术获突破
2016年12月12日,由中核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超热负荷第一壁原型件率先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
83、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强调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习近平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84、2017年5月18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2017年5月18日上午10时,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并实现连续稳产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85、2017年7月4日,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
2017年7月4日,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由十三个部委联合发布的针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文件,继《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白皮书、《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后,再一次从国家层面确立天然气的主体能源地位,明确将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对下一步天然气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148亿立方米。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以上。
86、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核安全法
2017年9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核安全法》共八章、94条,分为总则、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核事故应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按照确保安全的方针,核安全法确立严格的标准、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本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核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从高从严核安全标准体系,对保证核安全、应对核事故、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我国的核事业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87、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定工商业电价降10%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从3月28日印发《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到11月20日下达《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加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先后发出六份通知狠抓落实。
88、2018年5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文力推风电竞价上网
2018年5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优化风电建设投资环境,积极推进就近全额消纳风电项目。明确从2019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应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和确定上网电价。
89、2018年11月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
2018年11月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该工程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高压电网工程,也是世界海拔跨度最大的电网工程。工程动态投资约162亿元,是迄今为止西藏自治区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力工程。
90、2019年3月5日,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要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与此同时,制造业增值税率降至13%。
91、2019年5月15日,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正式出台
2019年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按省级行政区域确定消纳责任权重,包括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对以上两类权重,分别按年度设定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和激励性消纳责任权重。消纳责任权重的测算综合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再生能源资源、全社会用电总量、国家能源规划等因素。
92、2019年10月24日,我国获得电力指数跃升至全球第12位
世界银行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4日上午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继去年从此前78位跃至46位,今年再度升至第31位,跻身全球前40,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获得电力指数全球排名继2018年从第98位跃升至第14位后,2019年再度提升至第12位。
93、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化油气行业改革、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的重大举措。对集团公司成立表示祝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科学运行管理体系,通过放开两端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上游资源供应和下游销售市场,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
94、2020年1月1日,我国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201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保障基本民生;决定完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95、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
2020年11月27日0时4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96、2020年12月12日,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表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97、2020年11月1日,“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2020年11月1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监测表明,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98、2020年12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基本形成了多轮驱动的能源稳定供应体系,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能源的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
99、2021年5月19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
2021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习近平指出,合作一直是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核能是其战略性优先合作方向,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此次开工的4台核电机组是中俄核能合作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100、2021年6月28日,习近平致信祝贺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于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总投资2200亿元,总装机1600万千瓦,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文案整理丨赵雅君 王怡然 韩懿 王安琪 高慧君 刘卓 刘趁 陈晨 于彤彤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