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挝提出要重视解决电力生产和电网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北部电力主产区的电网建设,推动更多电力销往泰国和缅甸。可以看出,老挝能源的发展重心将进一步转向电力生产低碳化及电网建设。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也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
水电、光伏合作机会多
目前,我国是老挝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在老挝投资了785个项目,价值120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矿产、电力。2019年,我国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35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7.4%
近年来,中老两国在煤电、水电、太阳能、电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合作。
水电方面的合作最丰富。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老挝以BOOT方式投资开发的南椰2水电站项目于2015年全部投产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8万千瓦,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当地电力需求,还可将电力销往国外,改变当地一直以来电力不足、用电高峰期需进口电力的局面。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投资开发的南乌江流域水电项目是中资公司首次在老挝境内获得整条流域开发权的项目,总装机容量115.6万千瓦。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建的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2018年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8万千瓦,每年可为老挝北部提供7.59千瓦时度电,可让200多万人用上绿色电能,解决老挝北部缺电问题。
煤电方面,2016年,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签约60万千瓦华潘煤电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在老境内以投资模式开发的第一个火力发电项目,也是老境内第一个内销型火力发电项目,第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已于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于2020年年底并网发电并进入商业运营。同年,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在老挝签订色贡煤电一体化项目合同。该项目位于老挝南部色贡省,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年产原煤300万吨的煤矿和一座设计总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坑
口电站,建设工期48个月。
太阳能发电方面,2019年,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老挝Wang Investment Sole Co. LTD公司签订老挝阿速坡省300兆瓦光伏项目EPC合同。2020年,杭州赛芳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全球最大的水上光伏发电项目—南俄1级水电站水面漂浮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协议,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属公私合营项目,老挝方将持股20%,中方持股80%,特许权期限25年。
电网合作方面,2020年9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了股东协议,由两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这标志着中老两国在输电网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15年,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签署Kohing-Naphia和Namxam HPP-Houamuang两个输变电项目合同,金额分别约3.38亿美元和1.46亿美元。2016年,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包了500/230千伏万象环网输变电项目。
“十四五”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老将在煤电建设运营、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发电机组建设、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合作空间。
从政策支持方面看,2011年,老挝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发展规划(2011~2025)》制定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满足全国用电总需求的30%,其中,生物燃料发电占比10%。
近期,老挝总理通伦提出,要发挥老挝比较优势,加强国际地区合作。要重视解决电力生产和电网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北部电力主产区的电网建设,通过将政府投资转变为BOT的模式解决电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推动更多电力销往泰国和缅甸。可以看出,老挝能源的发展重心将侧重于电力生产低碳化以及电网建设等方面。
从绿色电力的发展潜力看,除了水能丰富,老挝的光伏资源也较为丰富,年均有1800~2000小时的日照,即每年200~300个日照日,太阳辐照水平为每天3.6~5.5千瓦时/平方米。
老挝光伏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之前缺乏补贴以及非补贴奖励,并且针对光伏的法规不健全。这些问题或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安南山脉一带被视为老挝发展风电产业的最佳区域,根据初步研究预计,风电潜力达到2500兆瓦。
目前,老挝电力市场面临着“电站发展过快、电网不完善、出口尚未打开局面、电费回收困难”等现实困难,这是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问题。
根据《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老挝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154名。老挝在易于开展业务排名、获得电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合同执行和破产处理等方面排名靠后。老挝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年轻化、实际劳动力不足、就业成本较低以及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老挝目前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社会抚养负担正在减轻,人口红利“两低一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老挝来说,即将到来的人口红利的机遇期能否顺利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看老挝政府的相应政策支撑。鉴于老挝国内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动力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欠缺。
与此同时,老挝实际劳动力不足。农村就业人口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较多,而工业劳动力较少,另有一部分劳动力迁移到泰国等工资收入较高的国家。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老挝的劳动力成本价较低(约为泰国的1/3),但这些劳动力并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企业需对招来的员工从基础知识开始培训。加上很多老挝劳工缺乏吃苦精神、工作节奏慢、效率低、纪律和法律意识淡薄、稳定性差,企业难以从制度方面对工人进行管理,需重复招聘和培训,这造成企业用工成本过高。
资料、数据整理/焦敬平 李晓平(能研智库)
作者:成功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