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 无奈下游并不买单 光伏行业的春天在哪里?

2020-09-04 07:56:28 太阳能发电网
2020年的8月,光伏行业在没有相关政策利好刺激的情况下又一次引起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光伏全产业链均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从原料至配件无一例外。光伏板块指数月内累计涨幅达到40%以上,表现惊艳。相较于安全隐患较大的核能、地理区位要求极高的水利能源以及储备并不丰富的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的储量及环境适应性有着绝

受益企业有哪些?

原材料涨价存在天花板,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才是致命问题

虽然仅依托于物料涨价的本轮普涨并没有长期的价值支撑,但不论如何上游原材料类企业势必收益颇丰。但对于中游电池片厂商的未来发展来说,相较于成本的波动,其在未来单、多晶硅的取舍以及电池技术方向的选择可能更会影响自身的未来发展。下面我们就从原料价格变动和技术变革两个层面剖析各家公司的优劣。

原料层

硅料和硅片作为产业链最基础的原材料,两者市场份额较为集中,新疆大全、通威股份、保利协鑫、新特能源等数家公司掌握了国内超50%的硅料份额,而硅片生产又被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牢牢把控。可以说这几家公司的股价变动完全受益于材料上涨。

此处以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为例,7月以来通威股份从17元每股涨至最高的28.35元/股,涨幅超60%。隆基股份从40元/股左右拉升至最高的63.1元/股,涨幅超过50%,。截至8月28日,通威股份市值1071亿元,公司成功进入千亿行列,隆基股份市值更是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366亿元,硅料和硅片的涨价基本贴合了股价的异动。

过往在国内因原材料涨价带动股价飙升的案例不胜枚举,以浙江龙盛为例,2019年同样因意外事故导致染料供给大量收缩,浙江龙盛在两个月股价飙升80%。

但如上文所述,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为首的上游企业并不同于浙江龙盛,光伏行业市场并不存在成本超支的买单者,下游国网及补贴的锚定预示成本超支即等于赔钱。也就是说原料价格变动的红利是有天花板的,而且硅料的这个天花板并不算高。

从价格来看,如今原材料价格已然接近2018年5·31新政前的最高值,向上区间较小。从产能来看,新疆地区多晶硅企业复产时间表基本在8、9月份,届时硅料产量将得到恢复,供应短缺程度将部分缓解,虽然供给总量并不及市场的巨额需求,但新产能的投放对于原料价格总规是存在着下行压力。

技术层

在原料并不能成为光伏行业长期发展基石的时候,电池片种类及未来技术方向的押宝可能就成了各家公司成败的关键。

当下的光伏企业均面临着两组选择,第一组是单晶和多晶的抉择,随着单、多晶的成本差异逐步收窄,但同时单晶硅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又是多晶硅无法超越的,近年来的市场份额变动仿佛预示着单晶硅替代多晶硅的趋势无法阻挡。

以保利协鑫和旭阳雷迪为例,两者均在单晶替代化过程中受伤颇深。参考过往事例与当前技术因素,未来涉猎多晶硅片过多的主体可能就相对缺乏了一些竞争力,所以企业的转型速度及多晶硅片业务存量占比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关注的地方。

第二组选择是电池片技术的抉择,当前主流的股份电池片技术包括PERC、HIT、TOPcon三种。

2016年隆基率先推广PERC技术,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工艺改造使电池板的光电转化效率变的更高,适用范围包括单、多晶两类硅片。根据已有数据显示,PERC技术可以使单、多晶电池转换效率平均提升0.5%和0.3%,这在光伏行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PERC技术的运用仅需要在旧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两台额外设备即可对原有的常规生产线进行升级,叠加了成本优势,该技术自然成为了所有电池片生产公司的选择。

但就在PERC技术风生水起之时,HIT(异质结电池)出现了,相较于PERC技术,HIT有着类似单晶硅之于多晶硅的根本性优势——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目前最为普遍且高效的PERC+单晶组合转化效率受限于物理性止步于22%左右,提升空间殆尽,而HIT可以达到26%左右。而成本层面相较于PERC更新单条生产线40万左右的改造费用,HIT就显得十分昂贵,当前所有设备均未实现国产化,整套设备采购预计估价超亿元右,远高于PERC技术产线。自此技术更新的选择又一次摆在了各家企业面前。

是在旧赛道稳扎稳打?还是去新赛道尝试弯道超车?技术的倚重对于业内公司的未来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决定。

企业角度来看,山煤国际对于HIT电池表现得较为积极,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将规划建设总产能高达10GW的HIT项目,占公司总规划产能近30%。与此同时业内传统龙头也没有表现出“闭关锁国”的意愿,各家对于新技术均有涉足,以通威股份来看,其合作建设的1GW HIT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产能200MW,未来建设仍在持续进行。

但新技术的选择能否最终助力企业弯道超车?可能未来仍需着重考虑HIT技术发展的程度以及相关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而这其中设备国产化带来的成本节约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陶冶 来源:英才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