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通威、隆基分别发布了光伏电池和光伏硅片的最新报价。与半个月前相比,通威单晶电池价格上涨0.08元/W,涨幅9.0-9.2%;隆基硅片随硅料上浮0.2-0.22元/片,涨幅7.3-7.4%。同时,隆基将价格变动的原因归结为硅料价格调整,作出了硅片价格与硅料价格挂钩的决策。8月12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公司硅料不会大涨。8月1
奉系通威——王侯宁有种乎
刘汉元曾说:“早知道多晶硅这么难,傻子才搞。”算下来,这话说了也快十年了。
虽然总部位于成都,但通威与打麻将似的川军半点不像而更像奉系。
张作霖出身草莽,开局艰难,后洗白成为官员,飞黄腾达;通威一开始的光伏路走的也并不顺,抓住时机切入电池环节,自此崛起。
张勋复辟(单多晶之战)让张作霖独掌奉天(通威快速扩产崛起),随后直奉两系对抗皖系,后产生矛盾,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除东三省外,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也被奉系控制在手中。而通威也成为目前行业最大的光伏电池厂商和主要的多晶硅企业。
由于新疆数家多晶硅工厂故障,本就在电池环节具备了强大统治力的通威,拥有了定价权。
于是硅料从58元/公斤三连涨至98元/公斤,导致下游组件成本增加了大约3毛钱/瓦,目前已有消息传来,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项目决定暂停,组件企业停掉部分产能。
而据小道消息,未来多晶硅价格还可能进一步涨至120元/公斤。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通威此前采用了印度式的谈判策略,先报一个高价,再一点点试探行业的接受程度,看到价格有企业接受后,就降价格稳定在这个水准,随后再看市场需求后继续调价。
这种方式对不够团结的中国企业来说,原始但好用,此前据在印度从事光伏销售的人士告诉笔者:印度只针对制定了高达300万元却毫无用处的认证费用,但有中国逆变器厂商接手之后,其它也只能无奈跟进。
笔者认为,通威也在通过此次涨价寻找利益与市场的平衡点:涨不涨价,多晶硅料目前肯定是不够用的,对通威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较高的价格使得市场规模缩小到与多晶硅产能相符的情况。
显然此次通威对于涨价的执著也超出老伙伴隆基股份的预期,目前从市场综合得到的意见反馈是:隆基对于涨价的意愿并不强烈,但由于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也不甘心将自己的利润放出来,于是制定了跟进涨价的策略。
目前通威受到的外界抨击较多,认为其不顾产业生态,抓住行业黑天鹅事件之机,擭取暴利,但笔者认为不应把问题全部归咎于通威以及其它多晶硅企业身上。
笔者不是为通威说话,但通威做了这么久多晶硅,也该赚点钱了。
正如张作霖在东北苦寒之地于荒山野岭伏击日本人时的辛苦,通威不仅在刚开始进入多晶硅行业时,就赶上多晶硅价格暴跌,后续也一直没有赚过大钱。
据业内人士回忆,年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已经发过预警:多晶硅价格在成本线附近,企业毛利率底下。这时也并没有下游企业和终端客户对硅料厂嘘寒问暖。
根据市场消息,今年3-4月,因原料不足或市场价格屡创新低等因素分不同时段检修或维护的企业有8家,包括保利协鑫、新特能源、新疆大全、东方希望、洛阳中硅、国电晶阳、天宏瑞科、内蒙东立等,其中5-6家在5月份仍有检修计划。
而这时下游只关心欣喜于隆基和通威的硅片与电池价格大幅跳水,对于上游的状况几乎视而不见。
上游的命也是命。
这样的产业链,也同样不健康。
萨特曾有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并对一概念做出过解释:“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即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
某组件企业分析师曾精确的预测了新疆多晶硅事故的发生,他在年初给公司的报告中提出:“三季度有小概率发生硅料厂出事故的情况。”他给笔者的解释是:三季度是传统的用电高峰,电网压力较大,容易出现跳闸等事故,而硅料企业价格被压得过低,不得不对一些安全措施进行减配,二者结合加大了事故的风险。
2018年行业分析师测算的硅料成本就是60元/公斤,在涨价之前,这也是售价。“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一味要求上游做贡献,只站在自己角度考虑事情的话,难免立身不正。通威是做过老实人的,但市场是否给了老实人应有的待遇?
只是如果高速行驶的光伏产业急刹车,对整个产业也带来巨大风险。狂暴的欢愉必将导致狂暴的结局。在批判某个企业之前,也应先想想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