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产业化发展仍需顶层设计支撑(见图五)
【解读】今年1-5月,涉及储能产业的政策从侧重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到将储能产业划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能”范畴,通过政策支持、技术与装备研发、重大基地和示范工程、创新平台等举措,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时,除2020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外,涉及储能的政策文件以能源改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等宏观层面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能产业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引起重视,但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扶持举措仍需顶层设计提供支撑。
六、地方政策频出 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凸显(见表一)
【解读】2020年以来,各地方在储能产业发展政策与项目建设等方面亮点频出。其中,北京、上海等地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同时,上海也着力以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则侧重储能技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消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七、海外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大规模储能系统成热点(见图六)
【解读】储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更为成熟,并且呈现规模化趋势,以大规模储能系统支持光伏等新能源利用成为主流选择。其中,美国的储能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将发展储能上升至战略层面,并以政策支持储能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在项目数量和应用规模上世界领先。德国、日本等国家重视对用户侧储能的扶持,认为其在促进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纵观世界各国,利好的扶持政策,以政府投资、税收、补贴、重点项目设置等方式推动技术进步与市场成熟,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八、全球市场增速明显 专家认为未来可期(见图七)
【解读】全球范围内储能市场与产业发展迅速,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方面成绩亮眼,专业人士分析普遍认为未来可期。同时,产业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也保持了活跃的生命力。
九、盈利模式与安全性问题引发行业思考(见图八)
据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