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能产业目前方兴未艾,产业发展模式尚不清晰,受到政策与头部企业动态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储能技术在破解新能源消纳问题,以及为“新基建”提供能源支持等方面表现出众,因此,在国家与地方政策中均受到重点关注。今年以来,我国储能舆情热度不断升温,储能议题常与新能源、“新基建”相伴,储能技术应用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一、今年“储能”舆情热度不断升温(见图一)
【解读】 2020年1—5月,“储能”舆情热度呈上升态势。年初,行业以反思2019年发展态势为主,认为电网侧储能“急刹车”带来产业调整空间。此后,国家电网发文重提储能建设,各地方、企业储能项目发展亮眼,“新基建”“新能源”带动储能话题迅速升温。全国“两会”期间,支持储能产业、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热议储能话题,将舆情热度推至高点。
二、媒体、微信平分秋色 助力话题传播(见图二)
【解读】 媒体与微信为“储能”话题传播的主阵地,两者总计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媒体渠道信息量占比稍高,达44.2%;微信居次位,占比为40.5%;APP渠道信息量占比10.8%;论坛博客和微博渠道信息量占比较低,分别为3.7%和0.8%。从传播主体来看,行业媒体与自媒体、地方媒体在话题传播中起到主力作用,储能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地方能源利用效率的积极作用引发持续关注。
三、新能源、新基建、储能伴生发展(见图
【解读】 “储能”话题传播中,舆论聚焦其在新能源消纳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风电/光伏项目搭配储能设施、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等领域为重点。同时,行业内声音认为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包括定价机制、市场参与主体、补贴政策等。此外,也有部分保守谨慎的观点认为储能设施的成本控制与安全性问题值得产业警惕。
四、舆论聚焦政策引导与头部企业动态(见图四)
【解读】 今年以来,储能产业进入调整期,国家、地方级政策与头部企业动态对产业未来发展起引导作用,受到持续关注。整体而言,储能产业发展重点指向支撑新能源消纳,国家发改委与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以支持储能技术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河南、湖南、内蒙古等地方政策也利好“新能源+储能”项目模式。此外,《能源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电网企业发展储能技术、国家电网2020年1号文件提出培育储能等新兴产业,带动电网侧储能话题回暖。中国移动等通讯企业以储能支持5G基站建设,则为产业带来了“新基建+储能”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