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大”的新布局:重新定义光伏

2020-06-23 06:27:47 太阳能发电网
“新五大”发电集团“重风电而轻光伏”的发展惯性正在迎来战略调整。随着系统成本下降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光伏产业日渐成为“新五大”集团建立比较优势的新领域。行业巨头即将发力,中国未来的光伏版图将如何划分?重组后的“新五大”发电集团,正迎来新的战略调整。在国家能源转型、企业结构调整和火电效益整体下滑的背

04

新战略:重新定义光伏


毫无疑问,在电源增量有限、火电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将成为各大发电公司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领域。


自2005年至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7万千瓦增长至4300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如今,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突破2亿千瓦,较2015年翻一番有余。


与光伏装机迅猛增长态势相对应的是,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一直在不断刷新“底线”。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19年)》提到,2018年光伏电站平均度电成本约0.377元/kW·h。这相较于2007年每度电4元的发电成本下降超过90%。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约0.38元/kW·h,海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约为0.64元/kW·h。光伏度电成本正在逼近甚至低于陆上风电度电成本。


Wood Mackenzie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发布《2019年中国各省区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分析报告》时曾提到,2019年是国内光伏度电成本首次低于风电成本的标志性一年,目前,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在内的19个省区内,光伏价格低于风电。


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让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光伏巨大的价值,曾经被部分人“低估”的光伏变成了“抢手货”。近几年,除国家电投外的其他电力央企也开始现身光伏领域并快速提升其装机规模。


电力央企跻身光伏行业的首要行动便是参与竞价、平价项目。如国家电投在国内前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中,共中标2175MW。今年上半年,在已发布平价名单中,国家电投共拿到总规模达965MW的光伏项目。

 

 

在2020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江毅表示,力争实现新增光伏装机超500万千瓦;探索“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年内落实1-2个标志性项目,选树光伏电站运营标杆并推广。


华能集团在第三批领跑者中竞标失败之后,于2019年第一批平价上网项目中,申报了65万千瓦光伏项目。除此之外,华能集团还通过收购光伏电站扩张自身的光伏版图。


自2018年531新政之后,国内光伏电站交易频繁,而常见的交易流向便是由民营企业出售给央企。《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指出,“531新政”之后,国内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呈现爆发性增长,其后半年时间里,国内光伏电站资产交易容量和金额分别约为1.30GW、89.27亿元,均超过2015年至2017年三年交易量的总和。


在众多光伏电站资产交易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华能集团收购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资企业——协鑫新能源。2019年6月4日晚,保利协鑫发出公告,宣布拟将向华能集团出售其所持有的协鑫新能源51%的股份,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场交易谈判历时5个多月,最终决定由原来华能集团收购协鑫新能源控股权调整为收购其资产。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华能集团不断“加码”新能源领域的重要标志。今年一季度,华能集团与协鑫新能源已完成首批光伏电站的交付。


然而,竞标平价、竞价项目、收购光伏电站还远不能满足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野心”。2019年,为进一步调动二级公司开展新能源业务的积极性,华能集团下放了新能源项目全流程管理权限,对34家二级单位进行全面授权。这意味着其下属二级公司在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方面拥有了自主权。2020年工作会议透露,华能集团仍将大力推进基地型规模化开发,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与此同时,光伏装机不足200万千瓦的大唐集团和国家能源集团也在抓紧机遇切入光伏领域。《能源》杂志统计,2020年开年至今,大唐共计签约光伏项目215万千瓦,总投资超95亿元。国家能源集团的2020年工作会上则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光伏,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工程,开发矿区可利用土地、厂房屋顶等分布式光伏。


某位不愿具名的电力央企内部人士认为,与风电相比,光伏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除了度电成本下降迅速外,其仍具备技术进步的空间。尽管光伏的占地面积比风电要大,但光伏还可以与城市建筑相结合,具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随着各大发电集团的频频动作,光伏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在央企新能源布局中,光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位行业专业人士甚至如此评价:光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能源剃刀”,随着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它将逐渐无情地“剃除”煤电、气电甚至风电。


05

弯道超车:追赶者在崛起


尽管“新五大”集团已经认清了光伏产业的重要性,但其他四家与国家电投的差距逐年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国家电投之外,新生力量正在实现赶超。


2019年,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的前五位分别是国家电投、协鑫新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广核以及华能集团。在电力央企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过程中,以中广核、三峡集团为代表的后来者正在崛起。


目前看来,尽管中广核和三峡集团的风电累计装机数量仍与五大发电集团存在差距,但是光伏累计装机已超过除国家电投外的其他四家发电集团。


由核电起家的中广核,2007年开始发展新能源,并完成第一个新能源项目的并网发电。历经12年,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中广核的第二支柱产业,旗下的中广核新能源也通过收购清洁能源项目,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如今,中广核的新能源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期。2019年,中广核中标大基地项目330万千瓦,其中内蒙古兴安盟300万千瓦基地项目已核准、开工。陆上风电竞价与平价项目共中标126万千瓦,全国占比18.6%,位居行业首位。与此同时,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奖补项目成功获取40万千瓦,中标比例26.7%,全国排名第一。


截至2020年2月底,中广核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4台,装机容量271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5台,装机580万千瓦;拥有风电在运控股装机达1273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运控股装机容量435万千瓦,海外新能源在运控股装机1108万千瓦。其中,中广核风电累计装机在全国排名第六,持有光伏电站项目在全国排名第四。


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广核作为最早参与海上风电建设的央企之一,不仅具有相关开发经验,而且具有投资优势和工程建设优势,其目标便是成为沿海省份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目前中广核新能源在建项目445万千瓦,储备项目超过1400万千瓦。“十四五”前期,有望实现装机规模从2000万千瓦到3000万千瓦的突破。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同样将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的第二主业。三峡集团2019年可控、在建、权益总装机规模达1.31亿千瓦,实现清洁能源可控投产装机占比93.8%。


其中,新能源板块装机总量突破1000万千瓦。三峡集团的陆上风电开发以中东南部和特高压送出配套项目为重点,截至2019年底,已投产陆上风电项目遍及内蒙古、新疆、云南等22个省区,陆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超过520万千瓦;已投产海上风电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80万千瓦。


三峡集团长期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计划“十三五”期间投产并网海上风电装机450万千瓦。目前,三峡集团累计获取海上风电资源1807万千瓦,已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


此外,三峡集团还开发大规模集中式光伏发电,同时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截至2019年底,已投产光伏项目遍及甘肃、青海、河北等17个省区,光伏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30万千瓦。


不难发现,中广核、三峡集团的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正在向五大发电集团逼近,未来亦将成为风光资源强有力的竞争者。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队”在光伏领域的加速扩张,过去以风电为主、光伏为辅的新能源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毫无疑问,风光齐头并进将成为“新五大”发电集团未来的新战略,各开发主体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白热化。



作者:周晓兰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