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主要是指提高电网在台风、水灾、火灾、冰灾、雷击、地震、战争、地质灾害、海水倒灌、外力破坏、突发事件、网络攻击、连锁反应事故等方面的快速应急反应及快速处置能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科学调度、快速恢复重要用户供电、快速抢修。
我们经过研究并结合以往经验积累,认为关键问题及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将“光伏电站+储能”等新模式纳入电网应急体系建设
“光伏电站+储能”在大电网正常运行时,可平抑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大电网发生事故时, “光伏电站+储能”可以支持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恢复供电。 必要时,也可以作为黑启动电源。并网型智能微网、储能、移动发电车等也应纳入电网应急体系建设。在电网安全应急情况下要确保政府部门、应急指挥部、通信、医院及电视台等重要用户应急电源完备可用,移动发电车和应急抢修队伍及时到位。
2
减轻基层供电公司的负担 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建议减轻基层供电公司的负担,减少过多的报表、竞赛、检查、评比、审批、指标排名等不必要的负担,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电网安全应急工作, 要鼓励专家及基层工程技术人员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合理化建议,敢于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敢于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汇报,并及时消除缺陷,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电网安全应急情况下要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应按照电压等级、属地范围、调度区域、电网调度规程、安全规程、现场运行规程、事故抢修规程、事故分析规程等,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实体及工作责任人,权力下放,快速反应,灵活处置,高效决策。不要因为层层请示,逐级汇报,等待上级领导指示而贻误时机,造成大面积停电。
为了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提前适量储备应急抢修物资及设备是必要的,应将抢修用配电变压器、开关柜、环网柜、塔材、导线、电缆、成套金具、防护面具等电网安全应急抢修物资适量储备并提前预置到位, 确保抢修物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配送至抢修现场。
3
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反事故演习及电网应急演练
电网安全应急体系建设,主要应立足于提前预防,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事故前尽可能做多种事故预案,做最坏的打算,平时多演练,事故抢修时,调度、安监、设备、车辆、行政、医疗及95598热线等各个部门都应迅速反应,通信畅通(尤其是无线通信),各专业各部门协同联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无论联合应急演练还是单项应急演练都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盲目照搬照抄, 应推进地市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具体包括: 预演电网黑启动应急方案,预演变电站全停事故应急方案,防汛应急联合演练,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重大活动应急实战联合演练等,并与省、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重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国家级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组建国家级电力应急抢修救援队伍。必要时,应结合事故抢修的需要成立带电作业班组。
4
加强气象监测预防冰灾及导线舞动事故发生
目前,正处于冬季与早春交替季节,地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输电线路的特殊地段容易发生冰灾及导线舞动事故。对于处于开阔地带或两山中间的风口地段,如果出现雨夹雪及冰冻的天气,湿度达到95%左右,气温在零下3度——10度左右,在风力达到4级以上,或风速达4m/s——25m/s以上时,那么,输电导线就容易产生厚度达10毫米——30毫米的偏心覆冰(不均匀)。如果线路与风向的夹角成45度——90度左右,并形成稳定的气流,这种偏心覆冰在风力惯性作用下就会产生攻角变化,容易发生导线舞动现象,舞动的振幅可能达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严重情况下振幅还会继续加大,可能会出现跳闸、断线、金属疲劳甚至倒塔现象,造成大面积停电。
建议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电力公司注意气象预报, 加强覆冰及导线舞动监测,及时发布寒潮预警,加强输电线路特巡特护工作,做好应急抢修准备,快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及时除冰,预防冰灾及导线舞动事故发生。 全力保障湖北省疫情防控新建的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用电需要。
5
建立电网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
成立电网安全应急指挥部,统筹协调物资、车辆、医疗、直升机、抢险现场、后勤保障等部门协同联动,无缝衔接,应急指挥系统应能够依托地理信息,北斗导航,5G通信,95598热线、对讲机、微信群、视频会议,卫星电话、智能APP等技术手段,整合营配调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各类应急信息,为应急领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各处置节点要向应急指挥部定时报告处置进展情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现场视频传到应急指挥部。